第242章 这个案例分享有问题(2 / 3)

加入书签

印象。

    这很不正常,甚至可以说很业余。

    不乏有人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

    这些缺少的东西,现在的南祝仁其实想要呈现也做不到。

    他分享的案例自然是陈捷,但关于陈捷的档案已经被林笠霖近乎完全销毁。

    南祝仁现在呈现出来的资料,都是陈医生、程慧等人的竭力回忆的结果。

    好在南祝仁今天的目的也不是“案例分享”——或者说,这不是主要目的。

    南祝仁自顾自地往下捋:“初次来访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心理进行评估。SCL-90量表均分2.3,SDS得分70。”

    “根据自述,来访者存在兴趣减退、精力降低的症状,附加症状包括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睡眠障碍,且上述症状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已给本人造成痛苦和不良后果。结合量表测评结果,初步评估可能为中度抑郁。”

    “初次到访之后,咨询师——也就是我的导师林教授。”南祝仁微笑,特地点了出来,“对来访者进行初步评估,建立咨访关系,设立咨询目标。最终决定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和药物干预,同时进行。”

    “初次药物干预开药——艾司西酞普兰5mg/d,伏硫西汀10mg/d。”

    这一部分,南祝仁除了打字描述之外,还附上了部分的手写药单截图。

    而他的讲述方式也让台下开始愈发地议论起来。

    “这个案例分享是怎么回事,说完量表评分之后就没了?难道说没有进行干预?”

    “怎么敷衍得像是去医院精神科一样?”

    “这位同行,我就是在医院工作的,你大可以把话讲得更加清楚一点。”

    “啊……我的意思是,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确实很标准,药物干预也很合理。但,具体计划呢?”

    “最起码把谈话的逐字稿放一部分出来吧?这算是什么案例分享?”

    前排的教授们,此刻也微微皱眉。

    “第一次见面就直接开药吗?老林……我记得有个诊所是吧,是股东?”

    “不知道该说他激进还是说他保守。”

    连他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看这个笔迹,确实是老林的。”说这句话的是心理学院院长。

    他转头和校长解释道:“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