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今天遇到的来访者怎么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4 / 6)

加入书签

    南祝仁先扫了一眼来访者的心理测试结果,眼神失焦了两秒的时间。在【心流状态】的作用下,快速归纳出来访者数据上的信息。

    动作微微一顿,南祝仁面不改色地看向来访者。

    也就是在南祝仁抬头的一瞬间,来访者开口了:“老师——”

    嗯,看样子相比较于测试结果,来访者心里的问题更加急迫。那南祝仁自然先依照来访者的咨询意愿来。

    他端正了一下坐姿。

    “——是这样的,我有一个朋友……”

    嗯,这常常作为某些心理学热梗的开场。一般这么说的,其实那个朋友就是说话者本人自己……

    “我和那个朋友是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考场认识的。她很厉害的,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直接接过了小组主持的位置,控场的。”

    “在她说话之前,我们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都是很乱的。但是有她梳理现场之后,我们很快就变得不一样了。最后我们小组的几乎都拿了高分,可以说全靠她。”

    来访者的身体微微前倾。虽然面对初次见面的咨询师,说话的感觉还是有点拘谨,但是来访者的嘴角已经不由自主地微微上翘,左手也开始挥舞起来。

    嗯,看这个反应,“有个朋友”真的是“朋友”而不是本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群体面试方法。通常由6-10名候选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在不指定组长的“无领导”情况下围绕给定的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并最终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而在面试过程中,最终的方案往往是不重要的,面试官的评分标准是候选人在讨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各种特质——比如谁会主动站出来作为主持现场的领导,谁会主动帮助小组计时顾全大局,谁在讨论过程中强势压迫其他候选人、又有谁在全过程中弱势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来访者说的这个【无领导小组讨论】发生在“大学自主招生”中,也就是重点大学面对高三特长考生的特殊考试。

    大学应届毕业生面对公司层面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都会比较无措,弄得现场一片混乱,更不要说高中生了。

    在高中时期就能够站出来主持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并且带飞整个小组其他成员的人,那这个“朋友”确实是很厉害的。

    来访者也显得有点兴奋:“在我们面试完之后,我就找那个朋友加了联系方式。不过那时候因为高考,我们没怎么联系。”

    “后来因为自主招生的成绩不错,我面试的大学就对我降分了,刚好差不多到我的高考分数。我觉得我很幸运,也很感谢我的那个朋友。”

    “然后大一进去分宿舍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