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今天遇到的来访者怎么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1 / 6)

加入书签

    这可是【人格障碍】啊。

    便是白庆华,此刻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首先,【人格障碍】的成因是多元化的、纵向的。

    像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在先天上它就有遗传的倾向,医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大脑中的杏仁核、前额叶皮层、海马体等与愤怒、恐惧、情绪调节、记忆相关的结构,都与常人有异;

    在后天上,家庭环境、童年经历、学校教育等等,也绝对有发力。

    同时从心理上讲,在不利的生物学和环境背景下,个体可能因此发展出不适应性的应对机制(如自我伤害、物质滥用、解离)来应对无法承受的痛苦。

    换句话说,【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个天生情绪敏感的孩子,在一个否定其情感体验、充满创伤或不稳定的环境中长大,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模式来应对世界。

    在某些老式的教材中,甚至有着直接的武断的结论:【人格障碍】无法根治。

    而如今,虽然心理治疗和干预手段蓬勃发展,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了明确的治疗方法,但它依旧是所有问题中近乎最顽固的那一档次。

    白庆华忍不住开口:“祝仁,你确定要去干预这个问题吗?”

    南祝仁却对此表示比较乐观:“李玲玲的生活没有长期的显著破坏和难以忍受的极端痛苦,也没有用药史,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而且她还是护士,一个有编制的、稳定的职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她自身的心理能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我甚至怀疑,在这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影响下,她自身已经克服了大半【边缘】引申出来的问题,才会展现出现在的姿态。”

    南祝仁回忆着一开始见到李玲玲的时候,对方那副偏外向、甚至有些强势的做派。

    在刻板印象中,人们可能觉得【边缘型人格障碍】给人感觉会像是情绪不稳定的疯子,游走在社会边缘的隐士。

    但心理学家在尝试着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分类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很多身居高位的管理层、某些领域的尖子,甚至某些社会层面上“魅力四射”的社交达人,身上也有着【边缘型】的特质。

    人体是很奇妙的,在极端痛苦的环境下一旦适应,就能够发展出很多奇妙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在某些情境下可能具有积极的一面。

    像是【边缘型】的个体,有时也具备强大的共情能力、忠诚度、保护欲、专注度、自我洞察能力等等。

    冒险家、艺术家、演说家,甚至是心理咨询领域,往往都需要这些品质。

    当然,这些是“苦难被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