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不是一个人的事情(2 / 3)

加入书签

南祝仁的眼睛,李明路缓缓吐出两个字:“孩子。”

    听到这两个字。

    南祝仁心里沉了一下。

    “就是,南老师。我之前从家里出来,就是觉得自己的状态可能会影响闺女和儿子,是我在家里让他们不开心了。我想着我离开家了,除了自己能轻松一点之外,我希望他们的状态也能够变好。”

    “但……”李明路抿了抿嘴,“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我这段时间基本上每周都会起码见两次孩子,带他们出去玩,然后听听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

    说到这里。

    李明路摇了摇头,脸上铺满了忧虑:“他们过得……不好。”

    “我离开家之后,首先小穗的状态是不好的,比以前还要不好。这是当然的,我也能够理解。”

    “所以,她都没什么心思照顾孩子了。”

    “我听孩子们说的时候,现在家里的气氛比我当初在的时候要更差。”

    “当初林教授给我做咨询的时候,还拿‘【抑郁症】有传染的可能,甚至可能会遗传’这种话来让我买药,后来遇到你之后我以为这也是他骗我的话。”

    “但是现在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上周看我闺女的状态,也想着要不要带她,来找找老师了……”

    南祝仁心里沉默了一下。

    “精神疾病具备遗传性”,确实是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科学家有做过【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精神疾病,在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也有【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共病率,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共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的共病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单位建立员工档案的时候,会有【家族精神病史】这一栏要求填写。

    当然,“精神疾病具备遗传性”并不是简单化,更不绝对化。

    不同的精神疾病,在家族谱系中的表现也不一样,不可混为一谈。

    就好像“高位脊椎骨折”和“脚踝扭伤”都要进骨科一样,这两者显然是不一样的。

    同时,科学家也有提出,“精神疾病具备遗传性”的关键除了【基因】之外,精神疾病导致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比如【收养研究】,科学家发现精神病患者的子女被收养之后,发病率低于那些在亲生患病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同时,无家族精神病史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