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应对之策(1 / 2)

加入书签

得到了斥候的报告,夏侯渊就没再前进,派快马回去请示曹操。

而此时,孙策也派出桓阶出使扬州,要与曹操守望相助。

曹操当然答应了。

由于摩陀岭一战,曹操又损失了数千兵马,现在各方割据的势力,就数曹操最弱。

曹操在扬州的根基还没稳,兵马也不多,而扬州水师要比荆州水师弱上很多,既然孙策已抢先占据荆州,那他还不如与孙策交好,共同抵御大汉北方。

于是,这几个月来,孙策与曹操一样,都在忙于稳定州内四郡。

鲁肃与周瑜反对支援襄阳的理由是一样的:四郡初定,尚未稳固;兵马不足万,尚须提防东面曹操捅刀子。

现在的荆州宜守不宜攻。

只不过,鲁肃听了桓佑的反对理由后,心生警惕。

待桓佑离开,鲁肃先是拉着周瑜交流了一番,然后摒退了所有人,才严肃地对孙策道:

“主公要当心了。”

“何事当心?”

“那桓佑虽然才十二三岁,其心智却是极高。”

“他说他是仙人弟子,心智高绝,不是应该的吗?”

孙策越听越糊涂。

“如此心智高绝之人,知政懂兵,家族又为本地大士族,主公难道不担心民心所向吗?”

周瑜直接把话给说白了。

孙策愣了一下,然后脸色便阴沉了下来,半晌都不一言。

要知道,孙策和周瑜今年也才十七岁,鲁肃比他们大了三岁,也才二十岁。

这么小的年纪,却想成为荆州江南四郡之主,真是欺荆州无人了吗?

所以,尽管有程普、黄盖、韩当再加上文聘为将,又有鲁肃、周瑜、桓阶、桓佑辅佐,现在孙策在荆州江南四郡还是不稳。

今天在鲁肃、周瑜的提醒下,孙策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其中对孙策最大的威胁,恰恰是桓氏一族。

桓氏一族在荆州要声望有声望,要人脉有人脉。

尤其是荆州江南四郡的世家大族,均与桓氏交好。

如今桓佑自称自己是仙人弟子,而且造出了曲辕犁、雪花盐、汀云毛尖、湘潭红等,和青州一样的快纺线机和快织布机,已然画出了图样,只等制造出样机……

如此桩桩件件,都证明了桓佑确实是仙人弟子。

现在桓佑十二三岁,可再过几年呢?

待桓佑十六岁以后行了成人礼(因蔡成的原因,大汉开始流行十六岁便开始行成人礼,也就是及冠礼),长沙桓氏若想夺权,恐怕太容易了吧?

要说孙策、鲁肃、周瑜三人极为投契呢?三人都是极有智慧之人,哪里会想不到这些。

“何以应对?”

孙策看向周瑜和鲁肃。

周瑜把目光投向鲁肃。

他们三人中,此时真正拿主意之人,便是鲁肃。

“现主公是以‘大都督’之名统辖荆州四郡。

此为军衔,非民治之衔。”

“子敬大哥是说吾要任荆州刺史吗?”

“正是。

还要任桓阶为刺史府长史,统筹处理四郡政事。

而将桓佑带于身边,破格任其为参军,只出谋划策,却不可让其接触军队。

“只要桓氏接触不到兵权,便不敢反。”

孙策和周瑜都连连点头。

确实,以桓佑为军师,只管出谋划策,却不让其接触兵权,同时给丁氏富贵,同样不让桓氏参与军队事务,便可制衡桓氏一族。

突然之间,孙策看向鲁肃。

“子敬兄长需要什么官职?”

鲁肃认真地想了之后,轻声说道:“不,荆州刺史不够。

吾以为,主公当上表朝廷,自举为荆州牧,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