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o章 苦难民族1(1 / 2)
远在四百丈外的重骑师再次启动,铁蹄敲打着大地,直奔洞开的营寨冲来。
冀县城头上的守军,瞬间再次欢呼雀跃起来。
开眼界了,大开眼界。
原来重骑师是这样破开叛军营寨的!
中军大营中的一万多西凉悍卒则是满脸绝望。
那个痛斥张绣的校尉,正在组织营寨内的兵马,准备上寨墙防守。
谁知可护民军不按常理出牌,竟然还有这样的打法。
阴损,太阴损了。
如果都是这样,那营寨还有什么用?恐怕只能躲城中,以城墙才能挡住护民军骑兵吧?
眼看着护民军的骑兵重新启动,冲向洞开的营寨大门,之前痛斥张绣的那个校尉急中生智,大声呼喊着:
“莫慌!
吾等结四重盾阵,逼贼骑出营。
其他人上寨墙,以弓箭防之!
拖过白日,夜晚到来,吾便率尔等突围。”
此时便看出西凉悍卒的彪悍了。
哪怕面临如此绝境,仍然想着如何抵抗。
关键是,他们竟然愿意服从这危急关头站出来的校尉。
这可是凉州数百年与西羌打出来的经验。
如果没有这样的战术素养,以整个凉州不足五十万的汉人,哪里能挡得住数百年来西羌、匈奴不间断的侵扰?
结盾阵的度非常快。
数百盾兵居前,两人持一面大盾(也叫重盾),快向营寨门口逼去。
数百盾兵身后还跟了一千空手的悍卒和一千长枪兵。
一旦护民军的骑兵要冲撞大盾,空手的悍卒便会与大盾兵一起,全力顶住冲击大盾的骑兵,而他们身后的长枪兵便会从大盾顶部、间隙,把手中的长枪刺出去——步卒盾阵的标准战术。
他们的目标就是止住护民军突骑的冲锋势头。
骑兵一旦停了下来,就是待宰的羔羊。
突骑?
没错。
他们就是把护民军的重骑师,认成了大汉突骑。
抵抗草原游牧民族的侵扰,仅用步卒可不成。
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游牧民族,来去如风,尤擅骑射。
若以步卒应之,除非设置好严密的包围圈(李牧抗匈奴,就是这样的战术),否则步卒根本跟不上骑兵的节奏,只能被动挨打。
这也是在战国之时,秦国、赵国和燕国都修建了长城的原因,秦朝时,秦始皇下令把所有的长城连为一体,就是想阻止匈奴南侵的铁蹄。
要想侵扰中原,你便要下马翻过长城吧?
你人能过得来,马能过得来吗?
就算你有办法把马也搬过来,那你侵扰之后的撤退呢?
只是长城能起到烽火台和一定防御作用,却无法打败匈奴。
知道卫青、霍去病是如何打败匈奴的吗?
他们靠的就是“突骑”
。
自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草原民族的侵扰,中原农耕民族就明了“突骑”
。
只不过,那时突骑是由战车组成的。
只是用此突骑应对匈奴铁骑,还是打不赢。
汉朝时期,骑兵都是单马镫。
骑士在马上稳定性不足,也无法借力。
无论是冲阵,还是当面厮杀,由于马背上的骑士无法向战马借力,大部分力气都用来把自己稳定在马上了。
这也是吕布在京都城外,只与蔡成交手一合,便狼狈而逃的原因。
不是蔡成的力气比他大,而是蔡成是双马镫,不仅可以用足自己的全部力气,还能借战马奔驰之力。
仓促之间,吕布没有看到蔡成、颜良、文丑三人都是双马镫,所以认为蔡成的力气太大,绝非自己能敌,才吓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