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管氏支持(1 / 2)

加入书签

同时,要求各农庄,多挖水塘。

水塘存水可以防旱,里面还可以养殖一些淡水鱼虾等,同时还可以用鱼塘饲养鸭鹅。

在春夏两季,可以把鸭鹅放入农田中,则可以吃光所有的蝗虫之卵,从而可以预防蝗灾。

最后,共仓就是遭遇天灾时的保障。

如果共仓存储不足以赈灾,还有郡府的官仓。

农署每年秋收时,都需要派出农吏,去监控、记录各农庄的收成情况和粮入共仓的情况。

蔡正听了蔡成的讲解,突然开始理解到在“新农体系”

中,蕴藏了多么庞大的能量。

这也是蔡正第一次体会到“体系的力量”

,从而促使他不断深入理解“新农体系”

,更是对“体系”

二字,产生了无限遐想,从而部分突破了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这为蔡正日后管理大汉帝国的农业,奠定了极其良好的基础。

当然,蔡成也没指望短短的时间内,大哥就能对自己的新政,有多么深刻认识。

还有一点蔡成没说,就是如何应对疫病。

还用说吗?

谁都能够想到,建立东莱大医堂,就是为了应对疫病的。

蔡成可是知道,在东汉末年,除在汉灵帝初期开始的“伤寒大疫”

,就只有建安九年(公元2o4年)开始的“出血热大疫”

伤寒大疫已经过去了,距离爆出血热大疫还有九年,可蔡成已经准备好了应对“出血热大疫”

的特效药方。

不过,蔡成已经穿越到此,历史的轨迹已经开始变化,是否还有建安年号,尚未可知。

出血热大疫的起源,就是在北方的冀州和青州,蔡成会全力阻止该疫情的出现。

这也算是改变历史吧?

可以想见,在蔡成返家之前,就已经针对如何建设东莱根据地,有了全盘的谋划。

蔡成的第一步已经迈了出去。

整个东莱在毫无知觉间,就已经步入了“新农体系”

中,却几乎没有人察觉。

这第一步,蔡成迈得很大,却没有扯着蛋。

恰恰印证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的格言。

所有人都在忙,蔡成在干什么?

他当然在做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建军。

没有军队的依托,他做的这一切,很可能是镜花水月,稍有外力,就会支离破碎。

军队,虽然没有进入“新农体系”

中,却是新农体系顺利运转、不断展的保障。

而新农体系,则是蔡成调序新制度体系的实验体,更是新军体系、新教育体系、新工业体系、新医疗体系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基础。

新制度体系,才是蔡成改变历史的依仗。

历史上,野蛮文明摧毁先进文明的例子多不胜数。

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先进文明被野蛮文明摧毁的例子。

就连华夏文明都有几次在崩溃的边缘。

五胡乱华、蒙元、通古斯人的大清……

是什么让华夏文明坚持住了?

在蔡成看来,是华夏文明中,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以儒学为根基而建立的制度体系,帮助华夏文明延续了下来。

由此可见制度体系的重要性。

新军体系,既是制度体系下的产物,又是制度体系的保护神。

蔡成如何能够不重视?

城外一处尚在建设中的农庄中,目前只建好十余间茅草屋。

蔡成走入其中的一间。

“拜见主公!”

看到蔡成进来,管亥马上单膝跪地,给蔡成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