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袁绍主冀州(2 / 4)
团的战斗中,屡屡遭到暴锤。而且他跟老曹有一样的毛病,就是疑心重,一有点儿风吹草动就是跑。
到此时,韩馥也明白大势已去,堂堂一个冀州牧,在袁绍的面前,竟然连一点儿抵抗能力都没有。不过他没有投降,去等待袁绍的发落,已经很丢人了,他不想更丢人。所以他带着家眷,还有几十个自己养的家兵,一如原本那般,南下跑去了张邈处避难。
故,配以为,主公莫不如送冀州与袁绍,既不伤和气,又免刀兵相见自伤元气,勿与王贼可趁之机。袁绍主冀州,主公尚可活,王贼下冀州,主公必死无疑,公孙瓒之下场便是前车之鉴,主公思之慎之啊……”
如此形势,打眼一看就知道谁是心向袁绍的,韩馥脸更绿了。
所以让他杀袁绍,他不敢,让他跟袁绍干,他没信心,可要是把冀州让给袁绍,他又不甘心。
一番吵嚷之后,袁绍犹疑半天,终究咬了咬牙,拍了板:“传吾军令,即刻整军,颜良领前军……明日三更造饭,兵进高邑。”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他的对手是袁绍,若是换成王言,那绝对是两码事儿。必定是文武同力,上下齐心,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一心一意,硬干王贼。
一开始投老曹,很长一段时间中,他都属于偏将,一部的二三把手。一点点的,老曹手下能打的也没的差不多了,他上了位,成了独领军队作战的主将。这就是能活的好处。
“容后再议!”
似乎两千年后的一些掌权者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口号喊的十分响亮……
与此同时,高邑知道了张郃没干过颜良,只能拒守。驻扎徐水、霸县两地的军队又不能动,一时间,全是劝韩馥献冀州投降的。
之前兵据王贼,那都是拜王贼太凶所赐,冀州豪族、官吏也怕王言杀他们,这才能拉出来五万大军。但要是跟袁绍打,他本部也就是那么两万兵力,甚至可能还有人带队投降的。
袁绍好谋无断,能下这个决定倒也不困难。无断,是在重大抉择的时候。虽然现在也很重大,但相对来说,他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手下思想统一,现在除了出兵也没有别的路可选。二是他也看不上韩馥,这种决断没难度。
当然那是在之前,他没有跟王贼接触过,现在看到了王贼手下精兵模样,虽然也有这个想法,但是短时间内,他绝对不好使,不过战略肯定还是这个战略。
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但是审配讲出来那就不对了,他也是堂堂一个冀州牧,他不要面子的吗?
我谋既显,亦不足为虑。莫说冀州豪强,便是天下豪强,莫不心向袁氏。主公可兴堂皇义师,径往高邑而去。韩馥既犹疑不决,主公便帮其决断。今人心向我,大势在我,所过之处,必望风来投,韩馥必献冀州。纵然不献,有颜、文二位将军,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冀州可立定矣。”
事情的进展并不出所料,袁绍大军过处,根本就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几乎一路平趟。后来颜良遇到了张郃率军阻击,两人斗将,打了几十合没干过颜良,领军退守相据。
“现今正处秋收之时,有农学博士推广耕作之法,改良良种,辽地又是大熟,幽州产粮亦比往年丰盈些许,待秋收过后,将军可是要用兵并州?”
消息传出,正在打黄巾的曹操立马联系昔日的老大,再续情谊。而在徐州研究着如何成大事,暂时给陶谦打工的刘备,不由的生出了一种紧迫感,但是毫无办法。也只能是压下心中的焦躁,继续结交着徐州豪族……
他的失败,也正是源于冀州豪族的放弃,在这一点上,袁绍这个袁氏庶出要比韩馥更得豪族人心,毕竟袁氏四世三公,差不多算是东汉豪族之首,这种影响力是十分可怕的。
况北有王贼虎视,若两家相争,渔利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