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零章 不求胜(3 / 4)

加入书签

p>正如之前所说的,当今的大明是资本主义崛起的时候,是传统农业,到初级工业时代迈进的时候。

王言打开了这个口子,培养了初代的资本家,到今天为止已经展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新势力……

那些被王言培养起来的人,以为他们和王言是一伙的,但实际上,只是还没到杀他们的时候而已。

他们一样也要被扫进垃圾堆。

但现在确实是一股助力,听王言的号令。

没有具体的组织,王言只要搞事情,他们就积极跟团,这些年配合的也还是不错的。

而且力量也不弱,毕竟真说起来,这第一批人,又有哪家不是权贵大户呢?他们是属于看到了钱,看到了前途,开始进行转型的。

之后的才是后续展起来的,大小不一的商人群体。

所以也被王言打击了的这些地方的大户,以及听他号令的这些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群体,也都积极支持。

甚至于他们都不需要支持,他们只要不找事儿,不拖后腿,对大明来说就已经是助力了,何况还是支持呢。

这是大明前所未有的高度团结的时刻。

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安稳了,譬如云贵的各种土司,譬如北边的朵颜三卫还有女真人等等,这时候内部没问题,还都踊跃的掏钱打仗,外面的蛮夷谁敢找麻烦,谁就得被销户,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蛮夷是没文化,也不是傻,不是看不出眉眼高低,也都老实的很。

其中尤以朵颜三卫和女真人最老实,这几年王言除了收拾大户,改革军队,蓟辽建设,剩下的就是研究他们了。

拉拢、分化,还带着朵颜三卫、女真的百姓干活、搞建设,给他们钱,帮他们种地,互相通婚。

直接给被欺压的底层人做主,收拾他们的头领。

肯定是无法短时间内让他们归心,但是让一部分人认可并拥护大明的统治是没问题的。

这一次戚继光带出去打仗的兵员,有一万多人就是朵颜三卫和女真人凑出来的。

王言怎么可能让他们在后边享受,同时还作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呢,都弄到前边拼命去了。

他们要是敢在战时不遵军令,那下场比鞑子都惨,杀他们比杀鞑子的优先级都要高……

综合种种条件,这一次与鞑靼的战争不说简单,却也是稳扎稳打的步步推进的。

戚继光在出兵以后,经历了几场小仗,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打成了大仗。

双方十余万兵力,在草原上,在周边的山中,辗转腾挪互相攻防。

戚继光很快的熟悉了草原上的战斗,针对性的总结出了一套战斗方法,这是他的长处。

很快的就将战斗打成了消耗战,打成了持久战。

这是王言嘱咐他的,此一战根本不求胜,只要打出一定的优势,并能维持住,那对大明来说就是胜利。

因为如今的大明有钱,就靠着国力打后勤,鞑子是无法抵御的。

他们在草原上的能征善战根本挥不出来,反倒都用在逃跑保命上了。

这一点确实是大明的弱势,主要还是在于骑兵上的差距。

不过另一方面,大明也不是没有优势,那就是火器。

王言可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火器性能的提升。

肯定是还没搞出来ak,但是在他不断的督促下,还是弄出了膛线。

这就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了。

毕竟膛线的说法就有很多,刻几道,刻多深,怎么刻,全是学问。

主要也是王言连提点都没有,只是加大了对这方面的研投入,并时不时的过分一下进度,看一看成品,这都是大明工匠的智慧……

此外对于射度,火药的推进,弹丸等等,也全都有很多改进。

威力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