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零章 新安排(3 / 4)

加入书签

是舒心。

在京城动漕运送粮食,在福建、两广新宝钞,直接给胡宗宪、谭纶兜底,凡牵扯倭寇的一律紧急抄家查办,程序后补。

也就是说,谭纶、俞大猷等人觉得谁通倭,谁就通倭,先把人办了再说,有问题都算王言的。

同时王言又调动了湖南、湖北、安徽、巴蜀的资源,来给东南提供保障,还顺势查办了一大批漕运相关的人。

当然就如同王言与嘉靖说的,他当不了辅,这些地方的官员们当然都不听他的话,是他跟吕芳合作,压着各个衙门以及地方官府办事的。

这其中的冲突,利益纠葛,那就太多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王言给这些将领们提供后勤保障,让他们自从当上军官领兵以来,打了最爽、最轻快的一仗。

中间环节的各种贪腐,王言直接远程挥刀,砍了几十人,最大的官儿是知府,谭纶砍的,戚继光的部下执行的,厂卫监行。

这事情现在朝堂上还在争吵,还在弹劾王言。

不要前线的将领催促,押送补给的队伍自然就是玩命的赶,催不催都是一个样,尽最大努力的在输送。

主要原因在于,王言借着这一次的战事,在各地都开了皇家银行的分行,出去的全都是宝钞,别人必须得认,不认就成军需了。

他给运输的军卒、百姓钱,钱又能花得出去,花不出去他们甚至赚的还更多,那自然主观能动性就拉满了。

总结下来就是,王言就是靠宝钞提供的后勤,拿着空头支票打赢了这么一场事关大明兴衰的大战……

也是靠着后勤,靠着空头支票,让一众将领对他好感爆棚。

他也算是借着这一仗,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要说那些话,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王言正在攫取权力。

对此,嘉靖是乐于见到的。

从私心来说,王言听话能搞钱,从公心来说,王言办事儿相当靠谱,治理地方卓有成效,是有能力让大明走向伟大的,他嘉靖躺着就成万万古之一帝了。

李贽说太祖高皇帝是千万古之一帝,那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然就是万万古之一帝……

二人连连应声说好,高兴的给王言敬酒,喝的相当痛快。

又是喝了一会儿,王言问道:“陛下对二位将军有何安排?”

“我等只见了陛下一面,听了陛下的勉励,就被吕公公送出来了……”

俞大猷摇着头,对自家皇帝也很迷。

王言含笑点头,又问:“那二位将军自己有何打算?”

“我二人哪里有甚么打算?在哪里都是尽心王事,都由陛下安排就是。”

戚继光很好的领会了王言的精神,说话就得提陛下。

“照我说,老将军在南方熟悉,年岁也大了,在南方还是安逸些。

听胡宗宪来信说,老将军给海军训练的也不错,今后还是在南方吧,既是镇守东南,也能守着船队经略南洋。

我先前便与二位说过了,船队经营好了,海军无敌海疆,就是大功一件。”

俞大猷想了想,说道:“治中说的在理,老夫也确实不想动地方,那就如此定下?”

“回头我奏请陛下。”

王言喝了口酒,转头看向戚继光,说道,“戚将军不过三十七岁,年富力强,正是当打之年。

南方安稳了,北方的边事也不能轻忽。

我以为,戚将军总理蓟辽军务,练兵备边,乃是最适宜戚将军的去处了。”

“治中有意北进?”

俞大猷忍不住的出声问了起来。

“北方不同东南,局势复杂,是牵一动全身。

一地战,便是全都战。

补给路途遥远,糜费甚巨。

以我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