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五章 灭国之功(3 / 4)

加入书签

句丽都安稳了不少。

一仗给大隋打出了又一次的安稳展的时间,可以安心的经略百越、南越之地……

面对罢兵的命令,王言一句怨言没有,尽了最后的行军总管的职责,精编了手下的五万大军,汉胡一体,安排了各自的驻防地点。

毕竟草原是新得的地方,武力镇压反动是必要的事情。

绝对不能让突厥喘过这口气,回头再生事端。

同时王言也在这时候,又一次的确定好了战后的抚恤等等,以及他老王家自己的一些收买人心的照顾。

等到安排妥当以后,散布在各地方的部队,就是由着各种的都督、大都督话事了,或者是更进一步的杂牌武将领导部队,没有王言这种统帅的事儿了。

王言很早以前,身份就已经由武将,转换成了统帅。

那是在最初,组建水军部队的时候,队伍越来越大,管的也越来越多,虽然那时候他仍旧只是扬州骠骑将军,但实际上就是水军统帅。

只不过是这一次对突厥的灭亡之战,他第一次正式挂帅行军总管,这才算是彻底的成为了一名实际上的军方统帅,实际成为了一派军方大佬。

他的军中班底,自然便是他统领过的部队,扬州的水军以及草原上的这些隋军,和突厥军队。

他在战时,就已经临阵提拔了不知道多少人。

在战后,进行统一的封赏之后,这些人注定要被拆开,那时候他的影响力,就算是扩张到全军去了。

哪怕这对王言同样有利,但相比起这些人聚到一起,威胁就小多了。

这是老杨家,对王言这样的统帅的必要限制。

毕竟真的维持原样,什么都不动。

以王言的威信来说,他的文书,说不定比朝廷的文书都好使。

王言都能直接调动部队。

而且王言不必要可以调动所有部队,他只要能够调动一部分,剩下的人自然就景从了。

那才是真正的大威胁。

与其如此,让王言在全军扩散一下影响力,但是无法有效的调动军队,只能利用军中人脉办事儿,就要好的多了。

总也不能真的弄死王言……

来时是一堆人马轻装简行,回程也大抵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一大堆的拿命蹭功劳的豪门大户之家的子弟没有撤走,他们现在还是各级的军官,有的不想走了,有的想要调走,那就得是他们身后的家族各施手段了。

王言倒是没有觉得这些人蚕食他的根基,这些人没有那个能耐。

主要是这一次打胜仗,他也是收获了不少豪门大户的人情的。

是杨广做主塞进来的,但事儿显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因为王言是主帅,他要整死这些人有无数的办法。

但他没有那么做,只是弄死了几个实在坏事儿的,剩下的该给的功劳一分没差,该升的职,也都没有故意针对。

甚至就算是死的那几个,家里人还得感谢王言呢。

毕竟两国交战,并非儿戏,王言出征之前看谁不顺眼砍几个祭旗,立立军威,他们也都是有准备的,没有小题大做的借此政治难,追究他们的家族就不错了。

当然他们的感谢也只是面上的罢了,毕竟死的自家人,有个态度意思意思就行,大家也还是看不过眼的。

那些大户也是一样,人情归人情,看不上还是看不上,毕竟王言是异类么。

王言却是不管那许多,他带着部曲,和多出来的一个李靖回到了大兴。

李靖的事儿,都是他安排的,直接随他一起调回来了。

留在那边也没什么用,毕竟突厥都相当于是被灭国了,除了镇压反叛,也没什么大的战事,没什么意思了。

他的归途,是一路有人提前传消息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