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章 赵允让(4 / 5)
郡王名传千古,流芳百世。”
“好胆,调笑老夫?”
“学生哪敢啊,郡王是真的高义。
郡王当知,三司户部副使包拯与我师交厚,怜孤院之事,包公看在眼里,皆与学生说明。
若非郡王,十万贯能有五千贯落到那些稚童头上,都算是相关人员有良心了。”
王言没说谎,虽然冬日里不宜动工,但是怜孤院里的孩子们都穿了厚衣裳,饭当然吃不饱,但总不是饿着肚子的,也有夫子给男女开蒙,男工、女工教授孩童们做手艺,木工、算数、刺绣之类,都是实用的技能。
他之前倒是没有关心过樊楼背后老板是谁,现在看到了赵允让,感觉倒是合情合理,真没人敢动这老小子的钱,不抢别人的钱就不错了。
“行了,少给老夫戴高帽。
本以为你小子是个实在的,未曾想竟是如此油滑。”
“学生不满十四岁便接手家业,无人可依,若不油滑,怕是早都死了。”
赵允让倒是认真的点头:“你能成大事。”
“借郡王吉言。”
突的,老小子俯身凑近了些:“你知道老夫身边都是探子吧?就不怕误了你的前程?”
“学生还不是官,纵然是官,也只是个小官而已。
储位之事,跟学生没有半点干系。
且当今官家胸襟宽广,更且学生小有才名,官家定不屑为难学生。”
这时候店中小二前来上酒肉,赵允让也如同王言的样子,整只的抱着啃了一口:“你是个会吃的,这地方都能找来,京中之人都有许多不晓得此处所在。”
“想是京城太大了,人们行动有序,便也难知此处。
只要打问一番,总能找的到,此处乃是京中士子告知与我。”
王言想了想,说道,“说起会吃,学生去年在家中琢磨出了炒菜,还有一些调料,味道比樊楼更胜三分。
郡王可遣庖厨来我所住盛家宅院,学了方法去,回头樊楼的菜价也好再涨一涨,郡王也好多投入一些钱财,关照一下怜孤院的稚童。”
“你的香品店我是闻名已久的,未在京中开门时便知。
动辄几百上千贯,贵妇趋之若鹜,想是赚了许多钱财,你如何不疏财,反要老夫破费?”
“学生的钱有用。”
……
看着笑呵呵的王言,赵允让很想撕了这小子的臭嘴,说的什么屁话,他的钱就没用了?
“你不怕老夫找你麻烦?”
“郡王非小人,何况钱也不是学生花的,更没花到学生身上,郡王如何怪到我的头上?”
王言笑着摇头,举起了酒杯,“学生敬郡王,说到做到,仗义疏财,端是令人敬佩。”
赵允让知道王言是给他戴高帽,但是他还挺喜欢的。
而且该说不说,他的钱真没用,无非就是家里人铺张而已,倒真不如给那些孩子们花了,还能买个好名声。
当然,若是让他自己吃糠咽菜,那是一定不干的,他是要吃肉的。
沟通了几句,明白赵允让是真没事儿,王言跟这老小子乱七八糟的聊了起来。
聊了文学,也畅谈了兵事,更说了经营生意。
王言说的很克制,但是也让赵允让见识了他的水平。
他同赵允让说的最多的,就是鼓励这老小子多做好事,另外又讲了百工,与百业,与商贸,与国家的关系。
概括下来,就是一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理论。
目的在于,让这种有钱有时间还有力度的人,投钱搞搞研究,给大宋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毕竟这老小子还能活好些年呢,大笔的钱砸下去,总能砸出一些东西来。
要是被王言鼓动的兴起了探索世界的想法那就更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