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七章 赵子龙郭奉孝(2 / 6)
传递开来,就连黔都听知道了朝廷乱了的消息。
一些有识、有志之士,也开始了一些动作。
这日,王言正抱着大儿子,在躺椅上晒着落地窗照进来的阳光,亲卫来报:“大将军,黄忠校尉来信,言情势如常。
又有义勇常山赵云者来投,黄忠校尉与其交手,百合未分胜负,旗鼓相当。
遣其随传信军士来徒河,现在馆驿安歇。”
王言挑了挑眉,赵云原是讨董之后,投了公孙瓒。
毫无疑问,赵云是正经的猛将。
跟许褚单挑不分胜负,还能领军战一方,很有水平。
对于赵云来投,王言倒也没有惊讶,只不过相对来说,现在早了两年。
“带其来见。”
“是。”
亲卫领命,转身离开去安排……
赵云随着馆驿人员一起,走在清扫了积雪,鲜见人影的街道上,吹着冷冽的寒风,一路到了城内的将军府,由亲卫领着进入了温暖如春的室内,在一间堆满了书的大书房中,终于见到了当今割据辽东的大反贼。
看着一身单衣,还披散着头的随意样子,赵云很难跟他听说的那个威猛无比的男人联系起来。
不过他还是恭敬的拱手行礼:“常山赵子龙拜见大将军。”
“子龙无需多礼,坐下说话。”
王大将军指了指书桌对面的椅子,笑呵呵的打量着面前的赵云。
其人长相英俊,文质彬彬,却又身高马大颇为孔武,且面显稚嫩,年岁不很大,腰间配着一把汉剑,穿着白色麻布衣衫,裹着熊皮袍,看起来又穷又富,又文弱又英武。
“子龙是何年岁?”
“二十有四矣。”
“可曾婚配?”
“父母早亡,无人做主。
某醉心武功,未做他想,孤身至今。”
王言点了点头,又问道:“缘何来投?”
“素闻大将军待民甚厚,近来洛阳乱起,天下恐无宁日。
乡里欲遣勇壮,择明主成大事,又闻大将军并进临渝,下广宁,夺居庸,以图幽州之地,大事将行,加之将军贤名广传,故尔来投。
若将军有需,乡里更有义勇千人,可供将军调遣。”
赵云说的挺清楚,感觉天下大乱,又早就知道他的名声,现在又听说他已经兴兵南下,所以便来投靠。
就是这个年岁有点儿问题,赵云是先死于廖化的,岁数肯定比廖化的岁数大。
现在廖化二十二,赵云才比廖化大两岁,廖化却比赵云多活了那么多年。
不过这个念头也就是一转罢了,毕竟这是演义,历史走向相同,但是很多事都不一样,他也没有深究的意思。
“汝既父母早亡,未曾娶妻,吾当为汝婚配良妻。
听汝之言,汝之乡里深明大义,天下将乱,彼时必强征军卒,加征税赋。
吾治下广兴民兵,农闲训练军阵,遇来敌可结阵自保即可,不强征入伍,且吾治下之民,未有许多税项,耕地十税一,经商另有细则。
来春汝可回乡,迁乡里之民至临渝安家。
吾麾下军规法令与汉室不同,纵汝与汉升旗鼓相当,亦不能骤居高位。
汉升如今为吾麾下宣武校尉,然其初至辽东之时,亦是军中一小卒。
汝既有战力,便去玄甲营。
出去以后,自有人与汝分房,置办验传,令有军需之人与汝宝马、战甲。
子龙切勿自持勇力,莫负吾望。”
“是,大将军。”
赵云拱手应声。
倒也没觉得被小瞧了,毕竟王大将军说的清清楚楚,而且先前黄忠确实也跟他说过这些。
带兵打仗,不是能打就行的。
而且他更听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