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弧光联盟与新电影(3 / 6)

加入书签

看过?”

    “不仅看过,”韩佳女从文件堆里抽出一张评分表,“联盟创作委员会给了8.2分,在新人中排名前三。”

    江野向前倾身,目光灼灼:“王导,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不是已经成熟的导演,而是有独特视角的新鲜血液。联盟提供工业化的制作支持,你们负责打破常规。”

    他指向文件最后一页的联盟宣言,那里用加粗字体写着:“友谊不是相互取暖,而是相互成就伟大的工业。”

    “下周我们会在FIRST青年影展做宣讲,”韩佳女说,“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你的入盟申请。”

    王伟走的时候人都有些飘,激动的……

    这件事情,江野已经操作了将近一个月。

    “弧光联盟”就是他最近一直在运作的项目。

    这个联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个跨机构、跨工种的非营利性创作平台,成员涵盖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制片人等全产业链人才。

    有点类似于坏猴子影业的“72变电影计划”。

    不搞资本主导的层级架构,而是以“创作者抱团”为核心,把散落在行业里的“技术派”“细节控”聚到一起。

    你擅长悬疑剧的镜头调度,我精通古装剧的服化道考据,他能把小众题材写出大众共鸣,大家共享资源、共审剧本、共担风险,像拼积木一样把各自的优势凑成完整的创作链条。

    它的好处远不止资源整合,更像一个藏在行业里的新人孵化器。

    新人导演最缺的不是才华,是试错的机会。

    刚毕业的学生拿着剧本找不到资方,想拍个悬疑短片连灯光设备都借不到,这些在联盟里都能被接住。

    前辈带着跟组练手,器材库免费开放,甚至能拿到小成本单元剧的执导机会。

    就像韩佳女常说的:“当年我们在北电拍毕业作品,有好多同学为了借台RED相机跑遍三个剧组,现在联盟直接和器材公司谈了合作,新人随时能申请使用。”

    这份底气还来自北电的支持。

    江野特意跑了三趟学校,和导演系、文学系的老师敲定了合作。

    北电学生可以凭毕业设计或原创剧本优先申请加入联盟,优秀者直接纳入新人培养计划。

    老师们看中的是联盟能给学生真刀真枪的实战机会,而对新人来说,这无异于拿到了一张跨越行业门槛的通行证。

    毕竟在影视圈,太多有天赋的年轻人卡在“没资源、没人脉、没机会”的死循环里,联盟就像在循环外凿开的一道缝,让光和机会能透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