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救不救高闯王?(7 / 8)

加入书签

    如果有想法的,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成为研究型的人才。

    这个阶段的各个学科,基本都是最难的内容。

    像是国学,基本就是围绕一些“治国难题”解读经义,学习更深度、详实的历史著作,并进行案例分析。

    学子们需要撰写策论,书院还会并组织学员进行定时“策论交流”,就同一重大议题分组辩论。

    江瀚或者一些官员会偶尔到场点评,从中筛选“有想法、敢直言”的优秀学员。

    题目全部来自现实困境,如治理水患、推广新粮种、平定土司叛乱等,要求学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数据支撑、有具体步骤、有逻辑层次的解决方案。

    甚至江瀚还开设了泰西语言,准备让学子们学习拉丁文或葡萄牙文。

    目的除了交流,还可以第一手阅读传教士带来的欧洲学术著作和图纸,减少翻译中的信息损耗。

    从这个学府里考出来的学子,最优者可以直接进入关键衙门;普通的派往各地担任基层官吏或军官;

    合格者则留校担任教习。

    江瀚一行人走到城西,工部员外郎丁钧早候在书院门口了。

    这地方原先是成都县治所在,经过改建之后,白墙青瓦,气象一新。

    书院门前,还悬挂着江瀚亲笔题写的“天府书院”牌匾。

    丁钧恭敬地引着江瀚、王承弼一行人入内参观,并详细讲解。

    占地两百多亩的学院,被清晰地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操练区、行政后勤区四大功能板块。

    其间以廊墙、甬道、林木分隔又相连,井然有序,动静分明:

    核心的教学区有蒙学斋作为小教室,还有数座大型厅堂,用于合班上大课堂。

    格物馆摆着坤舆万国图、地球仪、以及一些简易的机械模型。

    藏书楼高大宽敞,江瀚把原蜀王府内的各类经史子集、以及千方百计搜集来的算学、农学,乃至西洋书籍都捐存在了这里,供师生阅览。

    生活区有生员舍供学子居住,里面基本都是通铺。

    饭堂有两个,定时供应三餐。

    其他的医馆、盥洗所、公共茅房等基础生活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操练区是个大校场,用于每日队列、体能、以及一些武艺训练。

    行政后勤区则由总办处、仓储、护卫营房组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