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救不救高闯王?(2 / 8)
民看到了一线希望,九边防线也在他的手中逐渐开始恢复。
可问题是卢象升这一走,中原战场立马就没了主心骨,湖广地区的起义军压力骤减。
得知卢象升调任后,老回回马守应,扫地王张一川等首领,立马从郧阳山区里钻了出来,重新开始活跃在各州县。
此时,接替卢象升负责剿匪的,是湖广巡抚王梦尹和郧阳抚治宋祖舜等人。
这两位的能力与卢象升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他们是既不懂军事,又缺乏魄力,导致明军的部署和调度成了一团乱麻。
马守应、张一川等人都是征战多年的老手了,一眼就看穿了明军内部出了问题。
他们充分利用官军换将、指挥不灵的空档,在开封、襄阳、南阳一带大范围地来回穿插、声东击西。
起义军今天佯攻开封,明日奔袭南阳,把王梦尹和宋祖舜这两个蠢货耍得晕头转向。
官军疲于奔命,却连起义军的影子都摸不着。
中原腹地的局势,再度变得糜烂起来。
而此时,蛰伏已久的高迎祥也得知了卢象升北调、中原官军混乱的消息。
他复出的机会终于来了。
但这一次,高迎祥没有急于再次冲向富庶的南方,而是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战略路线。
他仔细总结了此前攻略南方失败的教训,并从中得出了几个深刻的道理:
首先,南方州县的抵抗决心和力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尤其是滁州城下那场恶战,守城官军猛烈地炮火给高迎祥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南方士绅财力雄厚,为了保卫家产田地,他们有能力也非常愿意捐资募勇,组织城中军民抵抗。
起义军在南方缺乏群众基础,难以立足。
而陕西则完全不同,那里是天灾人祸最频繁、压迫最深重的地方。
作为起义军的老巢,陕西的百姓对加入义军几乎没有心理障碍。
哪路义军要是被打残了,只要退回陕西晃悠一圈,很快就能拉起新的队伍。
陕西的土壤,更适合义军生存和发展。
“屁股决定脑袋啊!”
高迎祥不仅暗自感叹道。
江南的老爷们肯定会拼死保卫他们的天堂,而陕西的苦哈哈们,则盼着有人带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