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国运昌隆山河永固(1 / 2)

加入书签

广场上的人们目送那个特殊的方队彻底消失在视野里,才缓缓落座。

座椅摩擦地面的轻响里,还带着未散的沉重。

许泽身旁传来低低的交谈声,字句零碎却字字扎心。

他攥紧了拳头,内心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撼。

突然想起网上那句常被用来调侃的话——“祖国妈妈把你们保护得太好了”

可当人们笑着说出这句话时,谁又真正想过,这份“保护”

背后,是多少残缺的肢体、多少无声的牺牲?

军人方队的余韵尚未散尽,装备方队踏着铿锵的节奏驶来。

铁甲洪流滚滚而过,新型战车的履带碾过地面,出沉闷的轰鸣;导弹车高昂着射筒,透着慑人的锋芒。

天空中的各种新型战机呼啸而过,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在震慑着别有用心的魑魅魍魉。

观礼台上不时爆出惊叹与欢呼,有人举着望远镜啧啧称奇,有人对着装备拍下一张又一张照片。

可许泽望着那些闪烁着金属冷光的装备,心里却掠过一个念头:每一件精密武器的背后,藏着多少科研人员隐姓埋名的日夜?他们在实验室里耗尽心血,有的甚至到死都不能公开姓名,只把名字刻在了国家的盾牌上。

装备方队驶过,城楼上的那位老人在一众中枢领导的陪同下走了下来。

他们沿着中轴线缓步前行,步伐沉稳,朝着镇国碑的方向走去。

阳光洒在他们的背影上,与碑体上“大夏”

二字的金光交相辉映。

广场上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一行身影,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老人走到镇国碑前站定,浑浊却矍铄的目光先是落在碑体正面那两个苍劲雄浑的“大夏”

二字上。

他缓缓扫过广场上肃立的人群,最后将视线投向碑身背面——那里镌刻着大夏自初创至今的历史变迁,从烽烟四起的草创之年,到百废待兴的重建之路,再到如今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字字句句皆是山河迭代的印记。

风拂过他的白,吹动了衣襟,却吹不动他那如碑石般挺直的脊梁。

中枢领导们分立两侧,神情肃穆如仪。

一位佩戴红色绶带的礼兵捧着托盘上前,托盘上的勋章泛着古铜色光泽,纹路间仿佛凝结着与国运同频的重量。

老人伸出微微颤抖的手,从托盘里拿起第一枚勋章,动作虽慢,每一分力道却都透着坚定。

他转过身,望向广场入口的方向——刚才那个特殊方队的战士们正列队等候在那里,身影在阳光下拉得格外挺拔。

“孩子们,过来。”

老人的声音不高,却像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清晰地传遍广场每个角落。

独臂战士拄着拐杖率先上前,身后跟着坐轮椅的战友、跛行的士兵……他们一步步靠近碑前,对着老人深深鞠躬,动作里满是对家国的赤诚。

老人弯腰,将勋章一一别在他们胸前。

当指尖触到那位独腿士兵空荡荡的裤管时,他的手指顿了顿,抬头望着对方年轻却刻满风霜的脸,眼眶微微泛红:“你们受苦了。”

“为大夏守土,不苦!”

战士们齐声回应,声音里带着金属般的铿锵,与碑体的沉厚交相呼应。

授勋完毕,老人走到碑前,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襟,而后缓缓弯腰,对着镇国碑深深鞠躬。

身后的中枢领导们紧随其后,齐齐躬身,三鞠而止。

广场上的人们也纷纷起身,跟着弯腰致敬,整齐的衣料摩擦声在空气中交织,像是千万人的心音在与国运共振。

礼毕,老人直起身,抬手轻轻抚过碑体背面那些记载着兴衰的铭文,指尖抚过“初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