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梧桐栖凤(1 / 7)

加入书签

    奠基仪式简单而高效。

    没有冗长的讲话,没有花哨的布置。

    何雨柱、小满、陈胜与EDB的李SIR共同执起系着红绸的铁锹,为黄河半导体新加坡基地铲下了第一锹土。

    泥土翻开的瞬间,标志着这120英亩的土地,将承载起黄河系未来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雄心。

    “何先生,乔女士,期待贵司在此大展宏图。”李SIR的笑容真诚而充满期待。

    “一定不负所望。”何雨柱点头回应。

    仪式结束,何雨柱一行马不停蹄地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在李SIR和校方代表的陪同下,他们参观了电子工程系和材料科学系的实验室。

    何雨柱重点询问了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以及毕业生的流向。

    “NUS和NTU的学生基础扎实,国际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是很好的研发后备力量。”何雨水在一旁低声向何雨柱介绍她了解到的情况,王思毓也补充了一些法律和商业管理方面优秀学生的情况。

    何雨柱不时点头,与校方探讨了未来设立奖学金、联合研究项目的初步意向。

    傍晚,在预定的酒店会议室里,何雨柱见到了刚刚抵达新加坡的皮特森博士及其核心团队成员。

    没有客套寒暄,会议直接切入主题。

    何雨柱站在黑板前,用清晰的线条勾勒出黄河半导体的蓝图:“这里,裕廊东,将是我们黄河第一个半导体研发中心,覆盖材料、制程、设计。皮特森博士,你的团队是基石后面你要挑起担子啊。”

    皮特森博士正色道:“何先生,技术路线图我们已经有了初步构想。新加坡的环境和支持力度让我们有信心。人才是关键,我们需要持续引进顶尖人才。”

    “人才引进、联合实验室、人才培养计划,这些EDB和两所大学都非常支持,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小满接口道,将白天沟通的成果纳入规划,“陈胜会常驻此地,负责基建落地和初期运营协调,研发由皮特森博士全权主导。”

    会议务实而高效,明确了近期目标、资源需求和各自职责。

    皮特森团队对未来充满希望,应该是对新老板的实力和公司的企业文化充满希望,仙童的失败让他们看透了很多东西。

    会议结束,已是华灯初上。

    何雨柱和小满终于有了一点私人时间,与何雨水、王思毓在一家安静的本地餐馆共进晚餐。

    餐桌上没有谈论复杂的商业和技术,只有家常的关心和轻松的笑语。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