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黄河入海(2 / 11)
很快,黄河贸易公司的团队带着厚厚的产品图册和易货方案,飞赴曼谷、吉隆坡、雅加达、拉各斯、金沙萨、卢萨卡……
谈判艰难而充满土腥味。
在曼谷,黄河的“磐石”卡车与泰国香米挂上了钩。
一车车的稻米从湄南河平原的仓库运出,装上来接货的散装货轮,而崭新的黄河卡车则开进了泰国运输公司和大型种植园的车队。
在扎伊尔科卢韦齐的铜矿区,黄河的谈判代表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与矿主就着一瓶劣质威士忌讨价还价。
最终,一批批粗铜锭被装上开往远东的货轮,换回的是能在矿区泥泞道路上奔跑的“磐石”卡车和供管理层使用的“勇士”吉普。
南非约翰内斯堡。
一家为矿山提供重型设备配套服务的公司老板,看着黄河贸易代表带来的“磐石”卡车资料和易货方案,粗糙的手指敲打着桌面。
“铬铁?我们有。但你们的车,能扛得住矿区的路?能拉得动我们的设备?”
“您可以指定路线实地测试。”黄河代表不卑不亢。
三天后,一辆满载配重的“磐石”卡车在南非某处条件恶劣的矿渣路上完成了严苛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一份以黄河“磐石”卡车换取南非高碳铬铁的易货合同签订。
黄河汽车的车轮,终于碾过了种族隔离阴影下的坚硬土地,而一批批用于冶炼特种合金钢的关键原料——铬铁,则漂洋过海,成为了黄河实业炼化厂和未来材料研发的储备。
货轮在公海上航行。
一艘驶向非洲的船上,崭新的黄河卡车在甲板上整齐排列,车头迎着海风。
一艘从非洲驶回的船上,巨大的船舱里,是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铜锭、黝黑沉重的铬铁矿石。
一艘从东南亚返航的船上,货舱里堆满了麻袋装的大米和成捆的天然橡胶。
码头上黄河集团的专用泊位越来越繁忙。
纽约,何雨水和王思毓合租的公寓。
窗外,初冬的寒雨连绵,敲打着玻璃,带来更冷的空气。
屋内灯光温暖,何雨水正伏案疾书,为一份重要的课程论文做最后的冲刺。
王思毓则在客厅的沙发上翻看着专利法,不时用笔做着标记。
落地窗映着外面湿漉漉的街道和昏黄的路灯。
公寓楼下,街道对面一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