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准备着(4 / 10)

加入书签

片地我们正好能通过置换拿到长期使用权。”

    顾元亨也点头:“厂房主体结构可以利用,省下大量土建时间。电力扩容和道路拓宽是硬骨头,但只要钱和关系到位,半年内应该能具备初步安装条件。至于噪音和震动只能靠后期加装巨型隔音屏障和深挖减震地基来缓解了。毫米波暗室这类特殊要求的,得在原有厂房里再‘套盒子’。”

    何雨柱沉吟片刻,“半年,不能再快了?”

    “老板,这已经是极限速度了。电力局那边,我们已经找了霍生帮忙协调优先排期。”洪浪解释道。

    “好,那就这里。阿浪,你全权负责场地改造,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材料。老顾,你和兴尧负责细化设备布局和厂房内部改造方案,确保每一台设备都有最合适的‘窝’。”何雨柱拍板。

    “明白!”两人精神一振。

    一周后,新厂开建了。

    废弃的船厂旧址日夜轰鸣,重型机械进场拆除危旧结构,加固主体钢架;高压线塔开始架设新的粗壮电缆;原本狭窄的乡间道路被迅速拓宽、夯实。

    洪浪几乎住在了工地上,协调各方赶进度。

    与此同时,何雨柱将每种设备的具体尺寸、重量、安装要求等详细参数(自然是空间扫描所得)交给了顾元亨。

    拿到这些“精准情报”的顾元亨团队效率大增,内部改造方案迅速敲定。

    设备到位的过程,则让所有参与核心项目的人,从最初的极度震惊逐渐变得近乎麻木。

    当第一台庞大的真空感应炉主体构件在深夜被重型平板车悄无声息地运抵改造中的厂区时,负责接应的工程师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东西怎么可能无声无息地从国外运进来?海关呢?码头呢?

    接着是定向凝固炉、那台巨大的 Reishauer RZ400磨齿机、拆解后依然如同钢铁怪兽般的40MW旋翼塔组件……一件件只存在于图纸和传说中的设备,如同变魔术般出现在预留的工位上。

    甚至还带着配套的操作手册、维护指南甚至是一些零散的实验记录。

    顾元亨和咸兴尧从最初的狂喜、难以置信,到后来的沉默、专注。

    他们不再追问来源,只是带着最核心、签下最严苛保密协议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基础运行测试中。

    他们知道,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老板付出了他们无法想象的代价才弄来这些“国宝”,他们唯一能回报的就是尽快吃透它们,让它们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巨大的新厂房内,灯火通明。

    工程师们穿着工装,在尚未完全竣工的环境里,围绕着这些冰冷的钢铁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