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给你一巴掌,滚!(6 / 10)

加入书签

训工具。那些嘲笑范伟的桥段,何尝不是既得利益者对普通人的精神霸凌?

    矮大紧也不甘寂寞,在微博发文:某小品团队以往的作品对残疾人的模仿,本质上与纳粹嘲笑犹太人无异,这样的精神落后,也许是我们需要警惕和注意的。

    大年初一下午两点,朝阳区单向街书店的文化沙龙上,在百忙之中应邀出席的李教授面对两百多名高校学生、教授、艺术家们再次强调:

    “同志们”!

    《不差钱》不是喜剧,而是一场文化暴力。

    我们今天讨论的,绝不仅仅是一句台词的问题,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歧视!

    他的小品,表面上是在逗乐观众,实际上却在固化一种野蛮的、落后的价值观——

    它把‘屁精’这样的词汇,轻飘飘地扔进全国观众的耳朵里,让几亿人在笑声中,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对同志群体的污名化。

    这种作品,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倒退。它把东北农村的粗鄙语言包装成‘接地气’,把对弱势群体的调侃美化成‘幽默’,把低俗当有趣,把歧视当笑料!

    请大家一同抵制!

    这段演讲视频在网络疯传,意志不坚定的网友们也被被广大舆论带入了“习惯性”反思的思维怪圈。

    支持者以普通观众为主,他们认为小品只是娱乐、台词并无恶意,批评者过于上纲上线。

    这部分声音虽然数量庞大,但缺乏组织性,多表现为情绪化反击,难以形成有效的舆论对冲。

    这帮舆论推手以文化学者、少数群体权益倡导者们组成,他们以“文化歧视”“低俗媚俗”为切入点,将《不差钱》定性为“文化暴力”,并呼吁官方深入审查。

    节目组虽暂时取消《不差钱》的评奖资格,但未进一步定性。

    但光是舆论的持续发酵已让当事人陷入被动,若官方最终采纳批评意见,可能对其艺术生涯造成深远影响。

    对于依靠个人IP的打造来维持各方面关系和商业帝国的农民艺术家来说,这是致命的。

    晚上八点,这些年也见多了风雨的小品王在家里和小舅子喝着闷酒。

    本来是要回东北老家的,因为这档子事儿,他还真的不能不留在北平,不然各方面关系不能第一时间联系上。

    有些话和事情是电话里无法沟通的。

    “姐夫,你说那几位领导什么时候能发话给咱解决问题?”

    赵苯山摇摇头:“不知道,这世道本就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这一下午你也见到了有些人是怎么说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