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黑粉群主小刘掉马(4 / 13)

加入书签

有三!

    罪一,披着正义外衣的商业算计。

    路宽并非首次利用宏大叙事博取关注,从《异域》的票房冰雕营销,到《返老还童》的过曝镜头噱头,他深谙如何用技术手段包装空洞内核。

    此次《历史的天空》更直接,但真正的艺术,不应沦为道德绑架的工具。

    罪二,西方视角的自我东方化。

    影片在北美2500块银幕同步上映,表面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实则是路宽对好莱坞规则的妥协。

    全片采用好莱坞式煽情手法,将张纯如塑造成“孤独英雄”,将金陵大屠杀简化为“善恶对立”。

    这种叙事固然能打动部分西方观众,却也落入东方主义窠臼,中国人永远是受害者,而西方人(拉贝、魏特琳)才是救世主。

    这种自我矮化的表达,与真正的历史反思相去甚远。

    罪三,国内舆论的“不允许批评”。

    电影尚未在国内上映,某人所控制下的媒体已将其捧上神坛,任何对影片艺术性的质疑都被扣上“恨国”帽子。

    这种氛围下,观众被迫接受单一的解读:“感动”是义务,“批评”是背叛。

    但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自由讨论,而非强行灌输。

    当年谢进导演的《芙蓉镇》也曾引发争议,但至少允许观众思考;

    而路宽的《历史的天空》,却试图用民族情绪堵住所有人的嘴。

    我们尊重历史,更尊重艺术。

    《历史的天空》本可以成为一部深刻的反思之作,但在路宽的镜头下,它只剩下一场精心设计的情绪表演。

    真正的爱国,不是消费苦难,而是直面复杂;

    不是歌颂胜利,而是追问真相。

    可惜,路宽选择了更轻松的那条路。

    ——《楠方》2月刊

    如果前世公关公司路老板看到这一段,应该能显而易见地瞧出《楠方》的惯用话术。

    诸如:“警惕宏大叙事对个体的消解”、“反对用正治正确替代艺术标准”云云。

    2008年的当下,国内像李贱盲一样的公智臭虫们已经开始暗暗发声。

    他们爬出了阴暗的下水道,开始试探着向路老板这个最大的靶子发起骚扰。

    可谓一呼百应。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