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上)(为旭隐青岚加更)(7 / 26)
人看一眼都觉得受不了,难道还有人想收藏这些惨绝人寰的证物吗?
张纯如从包里掏出名片,情绪平复了几分:“我叫张纯如,是职业作家,《蚕丝:钱学森传》是我写的,你听过吗?”
丁元惊喜地睁大眼睛,又看了眼手中的名片:“你好!张女士,我当然听过,只是还没有拜读,不好意思!”
“没事。”张纯如温婉笑道:“我祖父是淞沪会战的后勤人员之一,我从小就听过淞沪会战和金陵大屠杀的历史。”
她的话音顿了顿,似乎鼓足了勇气去看刚刚那副照片:“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照片,我被震撼了。”
女作家定了定心神:“我想写一本书。。。”
她目光复杂,再抬起头来已经是别样的明媚:“对!我想写一本书,一本关于金陵大屠杀的书。”
“我想用文字告诉所有此前向我一样不知情的人,曾经还有一段这样不忍卒睹的历史。”
镜头调转,站在窗边跟丁元交谈的张纯如单人入画,依旧是百叶窗框,和她逐渐坚定的眼神。
这是路老板惯用的库布里克凝视。
镜头里,刘伊妃扮演的张纯如透过镜头,打破了第四面墙,和观影者发生了眼神的直接对话!
没有极端的愤怒,没有痛苦的撕扯。
不煽情,不咆哮。
张纯如嘴角微微下沉,透出一种沉静的坚定。
镜头的特写,将扮演者刘伊妃的眼神戏真真切切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不闪不避,直视前方,瞳孔稳定而清澈,没有泪光,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叩问。
第二次观影的马丁·斯科塞斯突然惊觉!
此前他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导演路宽身上,此刻却在刘伊妃的眼神里发现了另一种可堪琢磨的意味。
她把传统的库布里克凝视变得更加具有互动性,这种眼神似乎不是控诉,而是邀请!
谁能把眼神演出邀请的意味?
邀请观众与她一同直面历史,邀请观众同她一起完成这部历史著作,邀请观众成为这段惨痛记忆的见证人!
刘伊妃的眼神在此刻变成了真相的载体,而现场所有观众,成为了历史的共谋者。
年轻女演员的这段眼神独白,真令人拍案叫绝!
镜头在此处做了留白,没有给出丁元的答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