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媒体开放日,小刘大秀(6 / 14)

加入书签

他们身上。

    央五《中国电影报道》的记者居文沛是老朋友了,她跟在郭帆的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

    “郭主任,什么时候走马上任的,以前没怎么见过你哈。”

    “我?打工仔一个,居记者没听过正常,路导帐下一小卒而已!”

    居文沛上下打量他两眼,觉得这个年轻人还挺幽默:“郭主任,剧组公告今天会让媒体现场拍摄一段戏份,不知道是。。。”

    “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从通告单看,你们待会儿一路走过来,应该赶得上刘小姐的一场戏。”

    “是吗!那太好了!”

    郭帆笑道:“你们记者不应该对汤姆汉克斯、摩尔这两位更好奇些吗?”

    “害!影帝影后,再怎么写就是那两句话,刘伊妃不一样啊。”

    “其实我们很早就认识了,但是这一次她为这部电影准备的时间这么长,我全程追更了她的博文,特别感动。”

    “今天要好好地看看她的表演。”

    周围不少国内媒体附和居文沛的观点,汉克斯、摩尔这俩外来的和尚,该念的经也念得差不多了。

    刘伊妃毕竟是一个粉丝数1300万的内娱顶流小花,加上她和导演路宽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话题度定然是最高的。

    一行人顺着还原真实场景的街道向前走,残楼的凋敝令人心惊,蝉鸣聒噪,更叫人精神烦乱。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1937年的仿古建筑在艺术元素之外,显然也夹杂了历史的厚重。

    郭帆口才颇佳,一路事无巨细给大家介绍着剧组庶务。

    某位日苯《映画秘宝》的记者磕到了地上的一块青砖。

    “那是用金陵陶土按照民国配方烧制,大家看上面还印制着“金陵营造总厂”的标志。”

    身着鬼子军服的群演列队走过。

    “军装是还原度百分之百,就连纽扣,都是用鬼子昭和十二年模具重铸了五千枚铜扣,每枚背面的三菱标识误差不超过0.5毫米。”

    当记者们听郭帆提到,就连鬼子和其他国家外交人员喝的道具咖啡,都是道具组还原的1937年上海咖啡厂的原装包装,除了赞叹和快门声,已经听不到任何议论声了。

    鬼子的《朝日新闻》记者也不禁在纸上速记:这是亚洲下一个黑泽明的顶级工匠精神,值得所有日苯导演学习和敬佩!

    居文沛问道:“这样题材的影片,剧组的氛围应该比较肃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