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电影江湖的门派艺术大比(2 / 12)
;这样的年代片,只要有一丝细节不对,观众立马出戏,代入感骤降。
转了一圈,路老板对现场非常满意,又提了些细节上的要求。
“还有什么困难吗,团队的生活方面呢?”
“没问题的,父老乡亲们热情得很,每天煮鸡蛋烤红薯吃都吃不完!”
曹久平话锋一转:“但有一件事儿目前比较棘手。”
“说。”
“道具,我们需要大量70年代的道具。”
他掰着手指头数起来:“搪瓷杯,永久飞鸽的自行车,老挂历。”
“最关键的是到时候救灾用的消防车、洒水车,军用卡车等等。”
路宽皱眉:“军用卡车没事儿,赵书记已经答应协调了。”
“洒水车和消防车麻烦点儿。”
“对了,塘山本地有一个专做大型车的亚特,你联系李秘书问问看,有个车架子就行。”
“好的。”
曹久平为难道:“那这么多的做旧道具。。。”
路宽的剧组,对服化道的要求一向极高,就算是电视剧都不允许糊弄。
这些海量的生活用品道具,是每一部年代片都头疼的问题,后世裤子的大地震是通过网络媒体和纸媒向全国征集的。
“我让剧组在博客上征集一下吧,你们留一个邮寄地址。”
“还有。。。”
路老板突然灵光一闪:“樊建川知道吧?去找他,不,我亲自去一趟。”
樊建川在川省蓉城有一座占地500亩的博物馆,有一千余万件藏品,去年才被文华部授予了“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藏品包含了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等多个种类,70年代的老物件肯定不少。
曹久平疑惑道:“他能给我们吗?”
“这你就别管了,我去跟他聊。”
塘山2005年还没有机场,路老板怀着些小心思,跟李秘书打了个电话推掉了晚上和赵书记的会面,让剧组送他去了秦皇岛山海关机场。
直飞蓉城。
午后,韩山平和张合平带着一个略有些谢顶、穿着行政夹克的中年男人到了片场。
步行位次,可见尊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