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大胆的计划(3 / 4)
重点:就是赵匡胤本人以一个奇妙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困扰华夏历朝历代所有王朝的重大问题。但是!”
朱先烯话锋一转:“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作为武人,赵匡胤确实是以武人自己的视角出发,以巧妙地方式革除了唐末到五代十国的乱世以来几百年的,武人政治的积弊。但是,如果没有军事封建主来巩固边疆,那边防压力直接到了中央的身上。所以你看唐军在边关可以输无数次,因为不管输多少次都是在远离核心区的军事管制区。但宋朝一次也不能输,因为每次战败都是由自己的核心区在硬抗。每次失利,都会让核心区向后退缩。结果一步一步,就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但是,这不应该怪赵匡胤。
“赵匡胤活得太短了。他做的其实没什么问题,他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依旧走了性价比的路子:他本人是天下第一大的军阀,是宋军后勤、工程和战略规划的统帅。他一个人,是真的可以在消弭藩镇之后解决边患的。他把大军集中在都城,就是打算自己亲自来解决这些问题。只可惜,天不假年。”
如果宋太祖活得再长一点,让他在高性价比地统一天下之后再高性价比地解决其他问题,那宋朝的历史恐怕会大不一样。
朱先烯沉声道:“宋太祖如果活得再长一些,之后恐怕也不会有高粱河驴车的事。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作为后人,尤其是我作为明朝的皇帝,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让我觉得非常相似的事情。”
窗外不远,就是孝陵。这些话也只有皇帝本人能说,商洛也是不太适合对老朱家的事评头论足的。
“我觉得,北宋和北明真的非常像。宋太祖是收了兵权,自己做了皇帝和大元帅,把天下兵马集中到都城来自己指挥——结果他一死,后人根本跟不上他的节奏,导致武力大崩溃。我朝太祖高皇帝则是收了相权,自己做皇帝和丞相。结果太祖高皇帝一驾崩,后人跟不上他的节奏,建文一朝把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塞王镇边制度。但是塞王被建文一锅端了,导致北明必须把首都搬到军事防卫的中心去。”
“原来是这样”
“所以,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唐宗宋祖哪个更厉害?我觉得宋太祖更厉害,因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太祖解决问题的性价比显然比唐太宗更高,一代人就把好几代人的事给‘无痛’完成了,简直是医国的圣手。后人看不出他的英雄气,是因为他不需要靠豪气,而是靠精打细算来解决问题。这叫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同样你要问唐军和宋军哪个更厉害,那是唐军更厉害。因为唐军在边疆虽然有输有赢,但把战火烧到别人家的核心区,那不管胜负如何都是赢。宋军在自己的核心区打仗,不管前面赢多少次,战绩多好看,一次大败就会输光光。包括北明最后的结局也是如此。藩屏一旦消失,内里的恐怕会比世人想象地要脆弱得多。”
“我我好像明白师兄你的意思是。你是说,罗马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但其实问题在骨子里?好家伙,刚才那些是课本上没有的吧?”
“有啊,资治通鉴是推荐书目嘛。刚才那些你要是想学,可以在课外阅读里面学一学资治通鉴。就是有点多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