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庇护所:常见的,反而经过了岁月和环境的检验【二更!】(3 / 4)

加入书签

达到了两米高,这样子住在里面就不会显得压抑。

    李悠南一边干活一边对着镜头解释说:“这是我们中国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木构建筑结构。”

    “事实上,在野外搭建建筑的时候,我的建议是,最好选用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尽可能的不要去尝试那些小众的建筑。”

    “这种建筑结构在我们国家从最北边到最南边有着广泛的分布,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它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的,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气候环境,它都能够适应。”

    通过榫卯搭建起来,哪怕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加固,房屋的整个梁架也会非常坚固稳定——主梁用的都是大腿粗的木头,榫卯结构本身的咬合力度足以撑起整体框架。

    这个过程在视频里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显得比较快速,但换了其他任何一个选手都不可能做到。

    首先是李悠南的木工技艺早已炉火纯青,哪怕只用斧头、锯子这种非专精工具,也能做出可以使用的榫卯,换成一般人,别说用这些简易工具,就算给他们全套工具,照着图纸,也未必能做出如此精准的结构。

    其次,经过了层层技能的强化,李悠南现在的身体素质远超常人,长时间的高强度干活,他的精力依旧保持着充沛。

    第三天的时候,李悠南已经将两组抬梁架给搭建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两组抬梁架分别立起来,再加上枋木,防止它们倒下,整个房屋的框架就搭好了。

    晚上的时候,李悠南看着地上的两组抬梁架,有些感慨地对镜头说:“伙计们,我今天在干活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感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

    “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种中式房屋建筑结构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在这里可以再次复刻先辈们的这项技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正在逐步取代这种传统的建筑工艺,我想再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以后,这种传统的建筑方式也会被淘汰掉。”

    “毕竟,哪怕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检验,它在各个方面也没有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屋更有优势。”

    “或许只有在这种荒野求生类的节目当中,我们才可以再次见到它的风采……但我还是希望可以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因为如果有一天只能在博物馆或者老视频里看到这些技艺,那想想看也是一件挺伤感的事情,不是吗?”

    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也就是他来到这里的第四天,李悠南开始正式立架。

    这一天清晨,李悠南简单吃了个早餐,便准备开始动工。

    他对镜头说:“伙计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修建房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在将木架立起来的这一天,进行盛大的开工仪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