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 / 2)
畜种粮,或工匠人力,助青冀同胞渡过难关,共筑仙汉盛世之基!此非强制,全凭自愿,然天道昭昭,必感念诸位功德。”
倡议一出,四州响应如潮。
并州,晋阳。商会会长带头捐出十万石粮食和大量过冬棉衣。“若无吴公新政,焉有我并州商贾今日之便利?灵气通了,商路通了,咱们的心也得通!帮青冀,就是帮我们自己!”大批并州工匠自愿报名,组成“援建营”,准备开赴青冀,帮助百姓修建房屋、修复水利。
幽州,蓟城。牧民们驱赶着成群的牛羊南下。“咱们草原以前日子苦,是吴公来了才好起来。现在咱们牛羊多了,分些给青冀的兄弟吃!冬肉有了着落,心就不慌!”幽州军府则调拨了大量军囤的耐寒作物种子,准备运往青冀抢种冬粮。
凉州,姑臧。虽然自身也不算富裕,但凉州将士和百姓依旧节衣缩食,凑出了大批粮草和皮货。“当年羌乱,是吴公和并幽的兄弟帮我们稳住局面。如今咱们凉州汉子,知恩图报!”西域,于阗、疏勒等地。虽然刚刚归附不久,但商道打通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西域诸国国王和商队首领也纷纷献上特产——珍贵的干果、药材、毛毯等,表达对吴笛的支持。
无数的物资,通过重新打通的官道、漕运(并州军全力保障运输线安全),如同百川归海,从西北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向青州和冀州。并州治下,仿佛进行一场全民动员。官道上,运送物资的车队络绎不绝;河道里,满载粮种的船只帆影点点。vonteers(志愿者)队伍自发形成,有农夫去帮忙抢种,有郎中去义诊,有教师去临时学堂教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响彻四州,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道德风尚。
在冀州一片刚刚分到土地的村庄里,来自并州的援建队正帮助村民修建被战火毁坏的房屋。凉州送来的牛羊在临时圈舍里咩咩叫着,幽州的种子已经播撒进新丈量的田地里。一个孩子捧着西域来的甜瓜,吃得满脸汁水,他的母亲,刚刚摆脱奴籍、分得田地的妇人,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碗里来自并州的救济粮,眼中含泪,对宣导使说:“大人……这,这就是‘仙汉’吗?”宣导使看着远处正在用简易灵术(如春风化雨术、坚固术等低级普及法术)帮助加快建房速度和土壤肥力的并州修士,重重点头:“大嫂,这只是开始。只要跟着吴公,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夕阳下,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似乎正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的热流所包裹、滋养。风起云涌,旧的秩序正在血与火中崩塌,而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八方汇聚而来的力量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孕育、生长。吴笛的意志,正以一种混合着铁血与温情的方式,深刻地重塑着北方的山河与人心。
官渡的尘埃尚未落定,河北的疮痍还未抚平,但另一场更为残酷、更为根本的战争已然拉开了序幕。吴笛那旨在掘断世家根基的新政,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发了剧烈的爆炸。而这场爆炸的中心,正是那“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