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分田种(1 / 2)

加入书签

新的告示,贴遍了每一个刚刚恢复秩序的村落、坊市:

“大都督冉令:天道好还,惠此黎元。

今将逆胡酋、豪强恶霸之田土,分授无地、少地之民。

无论汉胡,按户计口,每丁授田十五亩,每户赐种粮三十斤,三户共用耕牛一头(注:牛由官府统一调配,轮流使用)。

自此之后,尔等即为自耕之民,所产粮食,除按律缴纳田赋外,余者皆归己有。

望勤力耕作,勿负天时,勿负王师解悬之恩!”

告示一出,举世哗然,随即是席卷大地的狂喜!

多少年了,土地,这农耕文明根基之所系,被少数人垄断,绝大多数人沦为佃户、奴仆,甚至“两脚羊”

如今,这梦寐以求的生存之本,竟然真的能分到自己手上?

河内,野王城郊。

一名老农用颤抖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刚刚立下的、写有他名字的田界木桩,老泪纵横:“地…是俺自己的地了!

俺张老三,也有自己的地了!”

他的身后,家人捧着刚刚领到的、金灿灿的种粮,笑得合不拢嘴。

不远处,几户人家正围着一名小吏登记,准备轮流使用那头同样由“官家”

分下来的、犄角粗壮的耕牛。

陈留,昔日战场边缘的村落。

王震河亲自带着胥吏,在一片刚刚清理出来的、原本属于慕容部贵族的沃野上,主持分田。

他拿着鱼鳞册,大声念着名字,被念到的人如同听到仙音,挤上前来,按上手印,领取代表土地归属的木契和种粮。

一个原本是匈奴别部奴隶的年轻人,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时,愣了很久,突然用生硬的汉语对王震河喊道:“郡守…大人…好人!

我…种地,交粮,当…好人!”

引得周围一阵善意的哄笑,笑声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

分田运动并非一帆风顺。

仍有暗藏的豪强余孽散布谣言,或有地痞无赖试图冒领、抢夺。

但新成立的郡县官府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

李虎在河内,亲自带队巡逻各乡,遇到纠纷立即处置,对敢于破坏分田者严惩不贷。

王震河在陈留,则充分挥其协调能力,将义军旧部与新任官吏整合起来,确保政令畅通。

与此同时,祖逖与刘琨麾下的军队也并未完全休整。

他们化整为零,以都、队为单位,分散到各乡,一方面维持秩序,震慑宵小,另一方面——这也是冉闵和吴笛的特别指令——帮助百姓抢种秋粮。

于是,一幅奇景出现在河内、陈留的大地上:刚刚经历战火洗礼、身上或许还带着伤的乞活军、黑山军士兵,卸下盔甲,拿起农具,与分得田地的百姓一起,在田野间奋力耕作。

健壮的军士负责驱牛深耕,心细的帮忙撒种覆土,甚至有懂得水利的军官,带着民众修缮被战火破坏的沟渠。

李一民调配的“灵米”

稻种被优先分下去,这种来自黑山研究院的神奇种子,生命力顽强,产量远寻常稻谷,更是给了百姓巨大的信心。

田野间,军民同心,吆喝声、谈笑声、耕牛的哞叫声此起彼伏,汗水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孕育着秋收的希望。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将辛勤劳作的人群染成金色。

冉闵与悄然到来的吴笛,并立在一处高坡上,俯瞰着这片焕新生的土地。

“公审铲除了旧的毒瘤,分田则扎下了新的根基。”

吴笛轻抚玉笛,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李虎、王震河这些人,来自底层,知民疾苦,若能秉持公心,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新政的栋梁。”

冉闵目光深邃,玄甲在夕阳下泛着暗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