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又是青登的经典套路:骑兵突脸,奇袭敌营(2 / 8)

加入书签

稀疏灯火的大津町。

    向右望去,是以主堡为核心的城内光景。

    高悬于天际的弦月洒出清水般的温润光泽,照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在大津城的城墙上独自漫步……对青登而言,这还是第一次。

    没有任何侍从相随。

    佐那子、阿舞、总司、天璋院和艾洛蒂也没有陪在他身边

    习惯了前呼后拥的生活,这种孤身一人的感觉,当真是久违了。

    摸着身旁的石垛,踩着脚下的城墙,他不禁心生感慨,不由得回想起当年大力推动“大津城重建计划”的种种往事。

    在成为秦津之主后,青登就将“重建大津城”列为头等要事。

    旧大津城在关原合战期间(1600年)遭焚毁,战后天守等建筑构件被迁移至膳所城与彦根城。

    自家大本营连个可堪一看的防御工事都没有,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战国时代的那种过时城堡,肯定是不可取的。

    因此,在人脉广阔的木下琳的帮助下,青登请来西方的专业建筑师,以期将大津城重建为新式棱堡。

    人工方面自不必担忧,只要给得起钱粮,有的是嗷嗷待哺的穷苦平民盼望开工。

    然而……钱的问题,恰好就是最大的问题。

    秦津草创之初,处处缺钱,处处用钱。

    不论是兴办工厂,还是梳理田地,全是填不满的无底窟,不管往里面扔多少钱都嫌不够。

    修建大津城的资金是岩崎弥太郎穷尽自身才学,想方设法地硬挤出来的。

    尽管初始资金颇为紧张,但总算是让“大津城重建计划”顺利开展下去。

    在经过数年的辛苦建设后,大津城的主堡和城墙总算是于去年年末顺利竣工。

    有了主堡,有了城墙,姑且算是搭起一座棱堡应有的架子。

    主堡——顾名思义,此乃大津城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大津城的至高点。

    大津城的主堡采用和式风格,外表看去就是一座常见的天守阁,所以包括青登在内的所有人都习惯性地称之为“天守阁”。

    跟五角星型的五棱郭不同,大津城多出一个角,是一个六芒星的形状。

    城墙用土垒和石垣垒成,低矮却厚重,能够有效抵御炮弹的轰击。

    因是六芒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