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拜见葫芦屋!【4700】(3 / 7)

加入书签

   年轻人一边说,一边朝不远处的老僧努了努嘴。

    “这个家伙名叫‘灯五郎’,他就是参与起义、结果一碰上硬仗就快速溃散的那300名农民的其中之一。”

    “对于当年的逃遁之举,这个家伙深感羞愧。”

    “那个时候,如果农民们没有溃逃,而是坚定地与大盐平八郎一起并肩战斗,那么即使最终难逃败北的末路,也不会输得这么难看。”

    “更何况……假使他们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说不定还能逆转战局呢。”

    “我没有经历过26年前的这场起义,但我听家里的长辈们说,那个时候,全大坂的老百姓都在观望。”

    “大盐平八郎发动起义的那会儿,正是‘天保大饥馑’闹得最凶的时候。”

    “对于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以及那些囤货居奇的商人们,大坂的老百姓们早就是恨他们入骨,直想除之而后快。”

    “可是,人都是怕死的啊。”

    “让他们放下锄头镰刀,改而拿起刀枪棍棒,与幕府军展开你死我活的决战,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所以,大家心里都想着:如果起义军能够占据上风、抗住幕府军的镇压,那他们就加入起义,一起反他娘的。”

    “也就是说,倘若起义军能够长时间地战斗下去,便能激起百姓们的斗志,进而聚起愈发强大的力量。”

    “如此一来,不说消灭幕府了,至少也能迫使幕府让步,换取条件优渥的议和。”

    “可结果……那300名农民的快速溃逃使起义军的军心彻底瓦解了,以致无人敢再投身起义,之感作壁上观。”

    “灯五郎觉得正是因为他们的懦弱,才害起义失败了。”

    “为了赎罪,他出家为僧,每天都会沿着大坂的大街小巷念诵佛经,以期超度在当年的那场起义中逝去的亡灵。”

    “这一行为,他坚持了足足26年,直至今日。”

    “因为大盐平八郎在大坂有着极崇高的威望,再加上灯五郎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举,所以幕府也就由着这个家伙了。”

    “唉,这家伙也是运气好。”

    “如果是在家光公的治下,这个胆敢为乱臣贼子诵经的老家伙,早就被投入大牢了。”

    【注·家光公:即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行事强硬且果断,曾血腥镇压“岛原之乱”。】

    说到这,年轻人停了一停。

    少顷,他换上露骨的讥讽语气,不加遮掩地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