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婚(下三)(2 / 4)
头看向了姜念。
姜念正思量间,忽见元春抬眸望来,四目相对。
元春不料,姜念的第一句话竟是:“今日吃了吗这会子肚子饿吗”
元春闻言好笑,低垂螓首轻声道:“用了些枣子并莲子羹……这会子倒不甚饿。”说着,纤纤玉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在大庆,豪门官宦的姑娘出嫁,通常在婚礼当日唯以枣、栗、莲子羹少许充饥,因仪式繁琐不便如厕,还有些严苛的士大夫家族,会要求新娘避食荤腥以示身心洁净。
姜念伸手轻轻托起了元春的下巴,再次与元春对视,笑道:“我倒有些饿了,不若我俩先用些点心”
他忽凑近元春耳畔,笑道:“不吃饱肚子,哪有气力度此春宵”
元春臊得了不得,心里却涌出感动的暖流。聪慧的她,知道姜念是在关心她,想让她吃些东西填饱肚子。于是微微颔首,声若蚊蝇地“嗯”了一声。
洞房内摆着一张曲尺罗汉床,此床三面围子雕着纹样,床面铺着大红褥子,当中设一张填漆案几。
几上正摆着一个剔红缠枝莲纹漆盒,盛着四样细点:枣泥山药糕、松瓤鹅油卷、玫瑰豆沙酥、奶油炸面果。另有一对錾金银杯并一把鎏金酒壶,壶中盛着上好的美酒。
姜念执起元春的柔荑,二人对坐于曲尺罗汉床。只见他拣了块玫瑰豆沙酥递与元春,元春伸出纤纤玉指接了,却只捧着不动。姜念会意,自取一块松瓤鹅油卷吃了,元春这才以袖掩面,小口品尝玫瑰豆沙酥。
姜念拿了一个錾金银杯放在了元春面前,又拿了一个放在自己面前,方要执鎏金酒壶斟酒,元春忙道:“我来服侍罢。”
说着,元春接过了鎏金酒壶,先为姜念满斟一杯,再为自己浅浅斟了半盏,举杯时腕上金镯叮咚,目光在姜念脸上流转,轻声道:“大爷请!”
姜念举杯,笑道:“夫人请!”
连饮三巡后,元春腮染红霞,正是:
“红绡帐里度春宵,金樽酒满映娇。”
元春对姜念柔声道:“大爷,我吃饱了,酒也够了,今夜……原不该多吃酒的。”
姜念会意一笑:“既如此,咱们就寝罢”
元春又臊了,仍端庄道:“还须净口盥洗才是。”
姜念点头,准备去唤丫鬟进来服侍,亲自起身去打开房门,忽听门外“哎呦”一声,一个小丫鬟跌坐在了门口。
原来,是一个穿红绫袄的小丫鬟正贴着门偷听,不妨姜念突然开门,惊得她跌坐在地,惊呼出声。
姜念打量这小丫鬟,见其模样很标致,水蛇腰纤细,削肩膀似弱柳扶风。
香菱、抱琴忙要来搀扶小丫鬟,小丫鬟却自己利索地从地上爬起,低头绞着衣带,默不作声。
元春被惊动,来到了姜念身边,看向低着头的小丫鬟,对抱琴问道:“喜鹊这是怎么了”
抱琴又尴尬又好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禀。
姜念微笑道:“这小丫鬟贴着门偷听,不妨我忽然开门,将她惊摔了。”
元春闻言,抿嘴笑道:“她是喜鹊,素日就有点子淘气,大爷别见怪。”
姜念听说这小丫鬟唤作“喜鹊”,眉梢微动,心下暗忖:“难道是晴雯”
前世有人推测,晴雯在跟随贾宝玉之前,待在贾母身边的时候,丫鬟名叫“喜鹊”,跟了贾宝玉后,才被贾宝玉改为“晴雯”这雅致名儿。推测的依据之一,是“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句诗。
思及此,姜念便向元春问道:“这小丫鬟是何来历”
元春微怔,暗想:“这般洞房烛之夜,他竟关切我的这个小丫鬟了。”
她一时间倒也没多想,只当姜念随口关切,便坦然柔声道:“此番我出……出阁,陪来了四个丫鬟,她便是其一。她原是老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