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决定就此敲定(2 / 2)
王朱樉和晋王朱棡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谁承想,
这俩不但旧账未清,又添新愁。
反观朱桂,
只怕又要跟上次一样,领受封赏了。
转天,朝堂之上。
锦衣卫宣读了对藩王的处置决定:
"
齐王、秦王、晋王损坏民财,即刻双倍赔偿,以安民心!
秦王、晋王押运失职,罚俸一年,并即刻来应天府,我要亲自教训这两个糊涂虫!
"
听到这二位藩王的惩处,底下不少人暗暗为他们捏了把汗。
圣旨上说的责骂,落到朱元璋手里,恐怕远不止口头训斥那么简单,只怕还得挨上几鞭子!
而这,还是朱标求情后的结果。
紧接着,众人皆把目光投向对朱桂的奖赏上。
朱桂造火车之事,众臣多有耳闻,惩办既毕,自然要论功行赏。
锦衣卫的嗓音响彻大殿:
"
燕王朱棣,无功无过,不赏不罚;代王朱桂明火车,铺设铁轨,功在国家!
俸禄加赏五千石!
"
"
另赐代王朱桂大同府周边良田五百顷,绸缎千匹,白银三百两,细纱五百匹,锦缎五百匹,铜钱两万贯,……"
听着朱元璋为朱桂开出的奖励清单,不少官员的眉头都快拧成了麻花——这份赏赐太丰厚了!
私下里,不少人心想,要是那些受罚的王爷听见,怕是要气得当场厥过去!
不过,也有部分官员见识过火车的真容,甚至有幸乘坐过,他们在火车上的飞驰体验,至今记忆犹新。
因此,他们对朱桂更是敬佩三分。
对这等丰厚的奖赏非但不吃惊,反而觉得还不够!
但毕竟亲历火车的官员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对火车仅限于耳闻,真假掺半,有的甚至是过分夸张。
如此,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
"
火车真要在全国铺开?那玩意儿又大又不稳,万一出岔子,谁来担这责任?"
有官员提出质疑。
"
喝水还能呛死人呢,你担心啥?"
另一人反驳,"
只要你坐上一次火车,感受到那份度,你就知道所有问题都不算问题了。
"
那些乘过火车的官员力挺朱桂,渴望火车能遍地开花。
两方各有拥趸,争吵声此起彼伏,性急的甚至快要动起手来。
"
肃静!
"
朱标不得不插言:"
大家先冷静,我有一个提议。
"
因着朱标的威望,他一开口,朝堂立时安静,众臣皆想听听他有何妙计。
朱标徐徐道:
"
既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不妨折中一下。
可以令其他王爷学习代王造火车的方法,各自领地内试建火车,看成效如何。
"
"
若成效显着,再全面推广,诸位意下如何?"
言毕,群臣思索片刻,纷纷点头赞同。
"
太子殿下高见,就这么定了!
"
"
我赞同!
"
"
我也赞同!
"
于是,决定就此敲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