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8 纳头便拜,口称哥哥(4 / 6)

加入书签

人又七嘴八舌,说的凌乱,他怕裴元听得迷糊,连忙对众举人道,“这件事牵扯到不少官面上的人物,兄弟还得和千户说一声,免得有什么干碍。”

    “各位不妨先去前面佛堂饮茶,等千户料理好手尾,再和各位好好说说话,如何?”

    那些举人想起今天遭遇的那些事情,也纷纷赞同,都怕真的会误了裴千户的事。

    张松见状,连忙在前引路,先将那些举人们带出去。

    等到人走远了,裴元才迫不及待的对陈心坚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快快说来。”

    陈心坚这才连忙把事情的经过向裴元说了一遍。

    原来陈心坚带着张松找到了那些举子们,为他们申明利害之后,那些举子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主要是前次张松作为过来人,为他们提点了些科举门道后,就给这些举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这时候才知道,原来科举的前前后后都是大工程。

    考试的押题,玄学成分很高,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但是主考官和同考官的人选范围,却是很容易圈定的。

    毕竟够级别又适合参加阅卷的人并不算多。

    再加上对当今局势的分析,不少备考机构都能拿出一张或多张组合的审卷大名单。

    这些举人们打算花大笔银子购买的,就是有心人汇编的这些考官们往日的文章,以供考生们分析揣摩考官们的阅卷倾向。

    等到临近科举,这些考官们锁入贡院之后,考生们就可以迅速的根据对照出的人选,调整自己的立论方向。

    说到底,科举是场文科考试,并没有什么评判标准。

    最终是否上榜,看的是能不能在意识形态上和阅卷官达成共鸣。

    在明白这件事的紧要之后,就连最舍不得花钱的举子,也只能被迫卷起来。

    好在他们大多家庭出身并不差,也带了些银子,只是为了稳妥才在那些放贷的掮客们找上来的时候,又额外借了点银子傍身。

    少的只有百十两,多的也不过才三四百两。

    所以他们自恃还的起,决定先过了科举这一关再说。

    至于那些还不完的京债什么,那肯定是碰都不碰的啦……

    所以陈心坚尽管反复劝说,他们还犹自不信。

    一直到张松用自身作为例子,让他们知道了京债的危害,他们才将信将疑的去赎那些欠条。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