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我四朝老臣、辅政大臣、大司徒兼太傅的岳父》(2 / 5)

加入书签

bsp;   与此同时,蜀汉内部关于是否继续支持南蛮的争论愈演愈烈。尽管诸葛亮已经在朝堂会议上解释了自己的战略意图,但仍有部分将领对此持怀疑态度。张苞、关兴等人甚至私下联合了几名老臣,共同起草了一份奏折,请求刘备重新审视对南蛮的支持政策。

    这份奏折递交给刘备后,引发了轩然大波。刘备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气氛异常紧张。张苞慷慨陈词:“陛下,如今益州尚未完全恢复元气,若再将大量资源倾注于南蛮,恐致本国根基动摇。况且,刘弗陵此人志向不明,难保日后不会反咬一口。”

    关兴也附和道:“正是如此!我等应以自保为先,而非冒险助人。倘若因支援南蛮而导致蜀汉陷入困境,岂不是得不偿失?”

    面对两位年轻将领的质问,诸葛亮从容应对。他缓缓说道:“诸位将军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但我辈身处乱世,怎能只顾眼前利益?刘弗陵虽非完人,但他目前乃是我们的盟友。今日助他一臂之力,明日或可得其回报。反之,若我们袖手旁观,任由曹魏发展壮大,则蜀汉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刘备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朕明白诸位担忧之情,但丞相所言亦有深意。天下未定,我等唯有团结一致,方能克敌制胜。至于南蛮之事,朕已决定继续予以支持,但具体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此番表态平息了部分争议,但也未能彻底消除反对声音。为了缓解内部矛盾,刘备命诸葛亮负责统筹对南蛮的援助工作,并要求其定期向朝廷汇报进展。同时,他还指示李严加强对益州各地的巡查,确保粮草运输畅通无阻。

    诸葛亮深知,要想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于是,他亲自督造了一批抗旱工具,并派遣工匠前往南蛮协助推广使用。这些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诸葛亮还积极寻求与其他势力的合作机会。他派遣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商讨进一步加深两国关系的可能性。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新的合作协议,内容涉及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这一成果不仅增强了蜀汉的实力,也为南蛮争取到了更多的外部支持。

    ---

    随着三国之间对抗的加剧,曹操的军队在北方不断推进,给各方势力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刘弗陵决定采取更加主动的战略。他召集黄权、姜维等将领开会,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曹魏的主力部队正在向北移动,这说明他们的主要目标仍是辽东。”黄权率先发言,“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辽东失守,整个南方都将受到威胁。”

    姜维接着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警惕曹魏可能从其他方向发起的突袭。因此,建议在各重要关口增派驻军,并加强巡逻力度。”

    刘弗陵点头赞同,并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既然曹魏将注意力集中在北方,那么我们可以趁机发动一次反击。目标是曹魏控制下的荆州地区,那里距离我们较近,且防守相对薄弱。”

    众将听后纷纷点头,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