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卢植:这竖子告老夫的家长(1 / 3)
见曹嵩低下头,刘辩微微颔首。
曹嵩呢,是没有什么坏心眼的,只不过是立功心切,或者说是贪慕那主持常平仓可能带来的巨大声望
常平仓这件事,办好了就是天大的功德,民间百姓不仅要为这个主办人刊石纪...
####(三十三)新挑战的降临
三国的合作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和平,但历史从未停止过考验每一个时代。就在三国人民沉浸在文化交融、经济腾飞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景象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1.外部势力的虎视眈眈**
在遥远的北方,匈奴部落联盟正悄然崛起。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他们重新集结了强大的骑兵力量,并开始对周边地区发动试探性攻击。与此同时,西域诸国也因内部权力斗争而陷入动荡,部分势力试图借助三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更令人担忧的是,有情报显示,这些外部势力正在秘密接触,企图联合起来对抗三国。
面对这一局势,三国高层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曹操率先提出:“我们虽已建立‘天网’防御系统,但其主要针对的是常规军事威胁,对于游牧民族的快速突袭仍需加强应对能力。”刘备则补充道:“此外,西域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我们必须确保其稳定,否则将直接影响三国经济发展。”
孙权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建议派遣外交使团前往匈奴和西域各国,通过谈判化解潜在冲突。同时,我们应加快组建一支专门用于边境巡逻的轻骑兵部队,以提高反应速度。”
三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派出经验丰富的大臣出使各方势力,另一方面加速训练新型军队,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
**2.内部隐患浮现**
然而,外部压力并非唯一的挑战。随着三国合作日益紧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地方诸侯权力膨胀的问题。尽管三国中央政府拥有绝对权威,但在某些偏远地区,地方官员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普通民众的利益,也动摇了三国统治的根基。
为了整顿吏治,三国共同颁布了一项名为《清明令》的新政。该法令明确规定,所有地方官员必须接受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升迁或罢免。此外,《清明令》还赋予监察机构更大的权限,允许他们直接向中央汇报发现的问题,而不必经过中间层级审批。
这项措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引发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满。荆州刺史刘表之子刘琦便公开质疑:“如此频繁的考核是否会影响地方治理效率?若每件事都上报中央,岂不是让朝廷疲于应付?”
对此,诸葛亮代表蜀汉回应道:“效率固然重要,但公正公平更是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如果因为怕麻烦就放任腐败蔓延,那么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社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