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三系技术大爆发、压力给了谁?(4 / 6)

加入书签

局设立‘分身计划’,也就是基于大黄蜂研发一个激光全息平台,令大黄蜂在狗斗过程中,忽然在100米~500米的地方,投放一个虚拟的自己,借此误导敌机,但后来雷达锁定和追踪技术越来越先进,虚拟的影子在战争中毫无作用,该计划被迫中止。”

    “三元农业在05年之前使用的3D全息技术,与我方掌握的几乎相同,空间分辨率200um左右,并且双方均没有投入商用。”

    “现在三元农业掌握的全息技术,分辨率达到了纳米级,又叫纳米成像技术,空间分辨可达65纳米。”

    “这不只是成像的问题,还涉及生物工程,因为它可以解析65纳米以上的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内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核酸等主要代谢物的活动。”

    “相关科研成果,与肿瘤代谢、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息息相关。”

    研究人员讲解完,切换到三系磁悬浮工业系统。

    “1922年,徳國工程师-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理论。”

    “1934年,肯佩尔发明磁悬浮列车,并申请专利。”

    “2003年,东方魔都磁悬浮线路正式开通,也是全球首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产业。”

    “今年,三元农业对外公布的磁悬浮技术,属于小型化运输线,并且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磁悬浮轨道,也就是电控磁轨,推动轨道上的事物位移,主要用于运输。”

    “一种是基于拓扑绝缘体‘内部绝缘,外部导电’的特性,创造一种特殊的电磁线圈,令载具在线圈内行驶,而这种线圈,比传统上的铜线圈更稳定,至少不会变形,也是三系电磁轨道炮的基本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

    “两者结合,又构成三系拓扑磁悬浮。”

    伴随话音,画面演示全新的三系工业制造。

    “在传统加工过程中,产品的位移,一般通过导轨和伺服电机来实现。”

    “导轨精度越高,伺服电机越精密,加工精度越高。”

    “而控制导轨和伺服电机的设备,分别是光栅尺和编码器。”

    “光栅尺又叫位移传感器,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测量反馈参数,最高可达±0.002mm。”

    “编码器是将电机每转细分为数百万份脉冲,通过丝杆控制精度,如果编码器发生故障,往往会导致反馈失真,造成‘虚位’加工误差。”

    “三系拓扑磁悬浮则是无接触磁悬浮导向,彻底消除导轨磨损积累的误差,并且其基于量子效应赋予电磁场超稳定性,使位移控制从‘机械传动’跃迁到‘磁场微控’,可以通过磁场微调实现纳米级纠偏,理论误差可达±0.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