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这是大手笔啊!(3 / 4)

加入书签

这样的苇子也剩不下了。因为那时候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有了驴车,然后就把苇子割了,拉着送去造纸厂,一捆苇子也能卖一两毛钱。

    挣钱的路很多,总之还是看干不干了。

    过了苇沟就是隔壁村子,陶大强的对象就在这边,也不知道陶大强和对象约会的时候,是直接从苇沟里穿过去,还是走大路?

    继续往前,骑一会儿,就到了小学。这时候学校正在上课,能听到有的班里,学生们齐声朗读着课文,偶尔能惊起一两只路过的麻雀。

    想想去年腊月带着李娟和李强两个抓老雀的事情,李龙就笑了。

    等到乡里的时候,李龙感觉身子还是有点冷——后世骑电动自行车前面有个护挡,那玩意儿看着丑,但真的很实用。他在想自己后面是不是也在自行车上搞一个?

    到了乡里的十字路口,李龙放慢了速度,来回骑着,很快,他就看着在门市部旁边停着的一辆卡车。

    卡车上拉着一车煤炭,上面是两个脸盆那麽大的块煤,下面看不到,估计应该是小块煤。

    李龙骑车到卡车边上,伸手抠下一块煤来,仔细看了看,不错,是上好的无烟煤,经烧。

    他拐向了门市部,下车锁好,推门进去。

    门市部经理老张,也就是吴淑芬的公公正听着收音机。正中间的炉子上烧着一壶水,并没有开,但散着水蒸汽,起到加湿的作用。

    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穿蓝色劳保服男人正坐在炉子边上抽着烟,没说话。

    「要点啥?」老张对李龙不熟,开口问道。

    「我找这位师傅。」李龙指了指那穿劳保服的男人说道:「买些炭。」

    「不零卖。」那个男人摆了摆手,「这是给别人拉的。」

    「我不零买。」李龙笑着说,「你这一车有多少?八吨有没有?我都要了。」

    「你真全要?这一吨炭可不便宜!」

    炭价最便宜的时候是六七月的时候,那时候农村老百姓没有买炭的,煤矿的炭挖出来基本上都是卖给火电厂或者各有锅炉的企业。

    这时候初冬,炭价就涨了起来,往往是六七月时候的一点五倍左右。

    其实涨也涨不了多少,毕竟整个天山山脉下面几乎都是煤。本地人都清楚,从东到哈密,西到昭苏察布查尔,再到出国,天山山脉下面隔不远就有一个煤矿。

    而且在准东,也就是天山东部和准噶尔盆地东边,有着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从那时候一直开采到上一世李龙离开的时候,还在开采,后来乾脆就在那里搞了不少火电厂,就地发电。

    毕竟那里还有一个烧了一百多年的露天煤矿,从清朝的时候就在烧,一直烧到李龙上一世过世的时候还在烧——你想想那里有多少煤吧。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