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3 / 5)

加入书签

p; 位置不同,需求不同。

    左右不过是个消遣玩意,大家看看乐乐就好,没必要上纲上线。

    第二点就是关于明朝中期的银两问题。

    非常多的评论都在说,明朝官员抄家抄出来的银两太少了,每个官员都该贪好几万两才对。

    天菩萨!

    大明从建国以来,一直都很缺金银的。

    银子的使用范围很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明百姓用的都是铜钱。

    不然朱元璋立国之后,不会收税都收实物。

    给大臣的俸禄,也不会是按多少石米来发的。

    我在文中就提过,整个弘治元年朝廷所收秋税里,只有五万两金银,其余都是实物。

    弘治十八年,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后,要给朱祐樘下葬,去找户部要银子,结果户部的太仓银只有一百万两。

    也就成化年间,朱见深搞了点银子,才让朱祐樘登基后,太仓银还有三四百万两。

    明朝第一次大量流入白银,还要从隆庆开关以后才有。

    隆庆开关后,流入明朝的白银官方记载为3.4亿两。

    加上贪墨和走私的,我觉得这个数字不会低于6亿两。

    所以大明官员有大量银子,还要等到隆庆年间之后。

    张居正也正是在有足量多的白银后,才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和银本位。

    到了万历十年,大明户部太仓银一年税收是408万两白银,内帑的收入是一百多万两。

    这个时候,收税才收的全是银子。

    在这之前,嘉靖四十四年严嵩严世蕃父子俩被抄家。

    共抄得三万两黄金,两百五十万两白银,就已经多得要写一本《天水冰山录》了。

    而弘治元年比嘉靖四十四年,还要早七十多年。

    按照现在和五十年代相比,弘治元年时候的银子,肯定更加值钱。

    官员就算往死里贪,应该也贪不到多少。

    那在隆庆开关前,大明有没有哪里有巨量的白银?

    有!

    但绝不在京官手里,而是在江南走私集团和士绅地主的手里。

    这就是后续另一段,更加暴爽的情节了。

    这篇上架感言,啰啰嗦嗦也写这么多了。

    其实我本来不想做任何解释的,但这两个问题一直有很多评论,所以不吐不快。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