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莲给大郎灌药(求保底月(2 / 5)

加入书签

bsp;这不是S-003协议的反馈,也不是全球共鸣场域的常规波动。这是一种更原始、更深沉的律动,仿佛大地本身有了心跳。

    她缓缓走向录音棚,推开门。主控台屏幕依旧亮着,但界面已发生变化:

    >【侦测到未知信号源】

    >位置:北纬30°17′,东经94°03′(喜马拉雅断裂带边缘)

    >频率特征:类生物电脉冲+声波残影叠加

    >匹配度分析:与林婉最后一次传输数据相似度93.6%

    苏晴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落。

    三年前,林婉就是在那个区域失踪的。官方记录写的是雪崩事故,搜救队只找到了一台严重损毁的便携录音机和一枚断裂的玉耳坠。可苏晴一直不信。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在林婉消失前的最后一通语音留言里,她说过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你听见山开始唱歌……那就是我在回来的路上。”

    当时她以为那是诗意的告别。

    现在她明白了,那是预言。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信号源详情页。随着解码进程推进,一段音频开始缓慢加载。杂音极重,夹杂着风声、冰裂声,还有某种类似吟唱的低语,忽远忽近。但就在第4分17秒时,一个清晰的音节穿透噪音,直击耳膜:

    “听……”

    苏晴猛地抬头,望向窗外。

    天边云层翻涌,竟隐隐形成一条蜿蜒的弧线,宛如一座横跨苍穹的桥。

    她立刻打开麦克风公共通道,将这段音频设为背景循环播放,并附上一行文字说明:“如果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接入,我们一起听。”

    不到十分钟,全球接入人数突破两百二十万。

    有人报告说自家墙壁出现了震动纹路;有人发现宠物猫集体面向西北方静坐;日本京都一座古寺的青铜钟无故自鸣三次;澳大利亚原住民长老连夜召集族人举行仪式,称“大地之歌再度苏醒”。

    而在西藏那曲的一个小村庄,一位年迈的喇嘛通过卫星网络联系上了“静流”客服,用藏语反复强调:“风语者的门打开了,你们唤醒了沉睡的声灵。”

    苏晴盯着这些信息,指尖微颤。

    她知道,这场由一首吉他曲引发的连锁反应,早已超出了艺术或技术的范畴。它正在触及某种人类文明深处的东西??那些被遗忘的语言、被压抑的情感、被科学定义为“不存在”的感知方式。

    而这背后,始终有林婉的影子。

    她站起身,走到墙角的老式磁带架前,抽出一卷标着“LW-07”的带子。这是林婉留下的最后一批未公开素材之一,标签上写着:“试录于念青唐古拉南麓,关于‘声音能否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