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李显的内幕消息和天使返京(我的章(7 / 9)

加入书签

事已高,眼神不如年轻时好使,而且李显经历磨难,形容憔悴改变颇大,被刘建军这么一搅和,他一时之间竟也有些自我怀疑起来。

“可……可是……”刘讷言还在挣扎。

“哎呀,没什么可是的!”

刘建军打断他,走上前亲热地拉住刘讷言的胳膊,把他往桌边带,“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刘公,还没用朝食吧正好,我们这儿吃着呢,来来来,尝尝我这手艺,正宗巴州……呃,正宗我老刘家秘制火锅!保证您吃了之后,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再也不会认错人了!”

他一边说,一边不由分说地把还在发懵的刘讷言按坐在胡床上,顺手塞给他一副碗筷。

刘讷言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翻滚的红汤和满桌菜肴,又看看对面那个酷似庐陵王、却被称作“表弟”的年轻人,脑子彻底成了一团浆糊。

李贤见状,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连忙给刘讷言夹菜,顺着刘建军的话说道:“刘公,建军说得是,您怕是真认错了。这位确是建军的远亲,近日才来长安投奔,因身子不适,暂在府中休养。”

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

绣娘也温声劝道:“刘先生,先用了膳再说吧。”

刘讷言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终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喃喃道:“莫非……真是老夫老眼昏了”

他终究是个文人,虽然固执,但并非不通情理,眼见沛王殿下和刘长史都如此说,他纵然心中仍有疑虑,也不好再当场追问,只得拿起筷子,食不知味地吃了起来,但目光仍不时狐疑地瞟向李显。

李显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只能埋头苦吃,恨不得把脸埋进碗里。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被刘建军插科打诨、胡搅蛮缠地暂时压了下去。

但李贤知道,刘讷言不是傻子,这事绝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糊弄过去。

饭后,刘讷言心事重重地告退,说是要去书房静静。

李贤知道,必须尽快与他坦诚布公,否则误会越积越深,反而坏事。

他让绣娘带着孩子们先回去,又安抚了李显几句,让他回房休息,然后对刘建军使了个眼色。

两人一同前往刘讷言暂居的客院。

推开书房的门,只见刘讷言正独自坐在案前,对着空白的纸张发呆,眉头紧锁。

见到李贤和刘建军进来,他抬起头,目光复杂:“殿下,刘长史,现在没有旁人了,可否告知老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人……究竟是不是庐陵王”

李贤与刘建军对视一眼,知道再也瞒不住了。

李贤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对着刘讷言深深一揖:“刘公,方才情急之下,多有欺瞒,实非得已,还请刘公恕罪。”

他直起身,神色郑重:“院中之人,确是庐陵王,我的显弟。”

刘讷言虽然已有猜测,但亲耳听到确认,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猛地站起身:“殿下!您……您怎能如此……”

“刘公莫急,且听本王说完。”

李贤抬手打断他,语气沉痛地将李显在房州如何被武三思派人虐待、如何被刘建军冒死救出、以及如今岌岌可危的处境,简要地说了一遍。

“……刘公,显弟亦是父皇骨血,我岂能眼睁睁看他被折磨致死接他回来,实是无奈之举,更是兄弟之情,难以割舍。如今太后对李唐宗室步步紧逼,我等若再不互助,只怕……”

李贤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

刘讷言听着,脸上的愤怒渐渐被震惊、同情和凝重所取代。

他一生恪守礼法,忠于李唐,听闻先帝之子遭此磨难,心中亦是愤懑不已。

刘建军在一旁补充道:“老夫子,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显子留在长安,对贤子来说是天大的风险,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