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2章 佛藏(2 / 3)
陀面容沉静安详,双目微闭,手结禅定印或触地印,正处于深沉的禅定悟道状态。
其宁静脱的神态与上方凶猛的那迦形成极其强烈的静与动、慈悲与护法威猛的对比。
由白色糯化种翡翠立体雕刻而成。
质地比细糯种更显温润油糯,光泽柔和如脂。
代表现在、过去与未来的释迦牟尼、观音、弥勒均用纯净温润的白色细糯种,象征着佛法的清净无染和普度众生的柔和力量。
代表护法、降服外道的那迦则用深沉通透的糯冰种油青色,彰显其威猛力量和守护职责。
象征觉悟核心的悟道佛采用更显温厚包容的白色糯化种,尺寸虽小却处于被强大护法拱卫的位置,点明主题。
这组中心雕像,将翡翠材质的特性与佛教深刻寓意完美结合,工艺登峰造极,其艺术与宗教价值已远普通财富范畴,成为整个宝藏空间震撼人心的灵魂所在。
石柱的四面佛像,正对着石室四壁精心布置的四个佛龛,形成一种完美的对称与呼应。
正对观音像的佛龛,入眼一片金光刺眼,整个佛龛的墙面和地面,完全由码放整齐、带有古老佛寺印记的金砖铺砌而成,金砖在灯光下流淌着沉重而内敛的光芒,将佛龛映照得金碧辉煌。
佛龛正中央,供奉着一盏纯金打造的莲花台。
这盏莲台堪称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莲蓬作为底座,是一个完整的、浑圆饱满的纯金莲蓬,莲子粒粒清晰可辨。
莲蓬四周围绕着莲蓬,是层层叠叠、由无数片独立金片打造的莲花瓣,每一片花瓣都薄如蝉翼,形态各异,或舒展,或微卷,边缘自然起伏,脉络清晰可见,在灯光下折射出流动的金光,栩栩如生,仿佛刚刚绽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对弥勒像对面的佛龛主体全部是以阴沉金丝楠木雕刻而成,这种埋藏地下数千年形成的奇木,色泽乌黑中透着暗金丝纹。
当战术手电的光束扫过其表面时,所过之处并非反射强光,而是泛起一片深沉内敛、如同幽潭般的墨绿色光泽,神秘而华贵,带着远古的气息。
佛龛正中,设有一个由沉香木与檀木拼接雕刻的精美木架。
木架之上,供奉着一柄巨大、造型狰狞的降魔杵。
降魔杵通体似乎由某种乌金或陨铁打造,沉重而冰冷。
金刚杵的握柄四面,各镶嵌了一颗婴孩拳头大小、纯净无暇的红蓝宝石以及碧玺琥珀,单单是两颗红蓝宝石,目测每颗都过30克拉,在灯光下折射出深邃而热烈的光芒和如海洋般宁静的光泽,琥珀内部则是盘踞着一条栩栩如生的蜈蚣。
握柄顶端,镶嵌着一颗顶级鸽血红星光红宝石,虽然只有汽水瓶盖大小,但其颜色是极为纯正、浓郁、不带丝毫杂质,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强光照射下,宝石内部清晰地浮现出完美的正六道星光,璀璨夺目,价值连城。
正对悟道佛与那迦(北壁)的佛龛本身完全由翡翠明料砖砌筑而成。
每一片翡翠砖石的大小尺寸约15x20x5厘米,从下到上种水渐变,从底层的糯种开始,越往上种水逐渐变好,到了最顶端直接出现了五块玻璃种级别的翡翠砖。
颜色也是丰富多彩,砌筑方式极具匠心,位于顶盖的四角,分别使用了四块顶级玻璃种翡翠砖,且颜色各异:帝王绿、正红色、妖紫色以及湖蓝色。
佛龛正顶中央:镶嵌着一块宛若透明玻璃、纯净无瑕的白色玻璃种翡翠砖。
佛龛内供奉有一尊冰种局部高冰的翡翠卧佛像。
佛像整体达到糯冰种,头部为玻璃种,双手、双足等裸露肌肤的部位达到高冰种,晶莹剔透,身上所披袈裟则是糯冰种,质地稍显朦胧,更显衣物质感。
佛像姿态安详,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