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手机,风洞,核电站(2 / 4)
块的工资,分红想都别想。
虽然在楚国,员工跳槽没那么容易,都是国资部旗下的一个人员分配机构在负责。
这明显的差距让影像集团的领导都发愁,员工收入低,看他们这些领导的眼神都带着不满,这就很难过了。
芯片领域和大屿山芯片公司合作。
通讯则是旭日集团自己投入研发,要让现在这老大一块的通讯模块尽量缩小,能够放进十几毫米厚的机体内部。
至于现在发售的旭日移动电话,王有龙也懒得增加产量。
就保持着每个月八万台的速度投入市场。
整个集团的重心,都放在了明年的新款手机上面。
和手机项目不同,另一个科研项目条件就好得多。
那便是自产航母工程。
这个项目是国资支持,组织联合了全国各厂,大学,科研所联合攻关。
就算是旭日集团,都在其中负责电子传感器这一分支研发。
米哈伊尔造船厂对海试中发现的问题,对秦级驱逐舰做了一些小改动后,便正式开始生产。
但一个海军不可能只有驱逐舰,航母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只是近海防御作战,秦级驱逐舰当然够用了。
可楚国太平洋舰队绝对不满足近海作战这一点。
他们以前可是苏联的太平洋舰队,那是在全球横行的势力。
如今苏联没了,但太平洋舰队的内部精神,依旧想要恢复全球霸权。
在这种情况下,航母就是必不可少的舰船。
只有舰载机能够长期稳定的对陆地敌人进行长期,大范围,高精度的压制作战。
不然都靠价值几十万的雷霆导弹去炸一个房子,一个车子,这交换也太贵了。
在国资部的组织下,全国七十个公司参与其中,丹阳大学和十多个相关的工业技术学校也投入力量完成各自任务。
不光是国内,国资部还在外交部的帮助下,在世界上筛选供应商。
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如线缆,装饰物等等,都需要其他国家的公司供应。
被选中的单位,除了防火板材等十多个内地技术还达不到要求的选择了其他国家,其他的基本都是选的内地的单位。
尤其是这些年,在楚国的订单下,东北的工厂技术进步不小,考虑到距离和安全,大部分的供应还是在东北的产业链之中选。
在双城子钢铁厂,这座苏联解体前最后给予的扶持项目,如今已经是楚国最大的钢铁厂。
主要生产特种钢铁材料,供应的单位大部分都是军方,生产的材料也用于飞机制造,舰船用钢。
至于民用的钢材,主要是从内地进口,走海运到达楚国。
钢铁厂中,技术员根据综合技术研究院发来的生产流程紧张的忙碌着。
这座神秘的技术研究院,总能拿出先进的技术,他们钢铁厂可以说就是建立在这些技术上的。
而这一次,他们收到的是一种航母甲板特种钢材,能够承受巨大的瞬间冲击力而不会出现变形,高屈强比、高韧性、抗氧化、耐高温、不变形以及抗低温性能。
这种性能全面的钢材炼制难度也不低,哪怕有了技术,也依旧要一点点实验,确保每一步都完美做好。
“这温度传感器精度还是不够,让精密仪器制造厂想办法提升,用这个,生产的钢材合格率不会好。”钢铁厂的工程师对设备不满意。
钢铁厂提出要求,精密仪器厂立刻组织人员,想方设法改进设备完成这个需求。
一场全国性的技术大作战在楚国展开。
这也是这种体制的好处,能够快速统御整个国家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