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前倨后恭(2 / 3)

加入书签

p;  扎普提耶无奈之下只能将情况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上级,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高层得知此事立刻决定派出新军进行血腥镇压。

    巴尔干的难民自然不可能是奥斯曼新军的对手,虽说是新军,但手法依然十分复古,沿用的依然是奥斯曼近卫军的传统。

    奥斯曼新军就如同蝗虫一般过境,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只不过他们针对的不只是巴尔干地区的难民,而是他们能见到的所有屁民。

    镇压变成了屠杀,或者屠杀本就是镇压的一环,总之这在奥斯曼统治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数万人的死在过去算不得什么,但此时是十九世纪,一个民族的时代。希腊政府第一个跳出来抗议,希腊大使直接把国书怼到了奥斯曼人脸上。

    谢夫凯芙扎太后和奥尔马帕夏等奥斯曼帝国高层虽然很气愤,但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希腊人的实力很弱,而且奥托一世时不时就会跳一下。

    然而很快俄国人就也掺和进来了,尼古拉一世直接向巴尔干增兵,并且扬言奥斯曼的屠杀就是对俄国的挑衅,如果奥斯曼帝国继续挑衅俄国,那么后果自负。

    意思其实很简单,俄国就是直接用战争进行威胁。而且这一次尼古拉一世还学聪明了,他将挑起战争的罪责丢给了奥斯曼人。

    尼古拉一世是真想开战,只不过俄国高层可是有点汗流浃背,此时俄国的情况并不乐观,上一次战争的创伤还未痊愈,再加上巴尔干动乱,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不过奥斯曼人比俄国人更怕,只是尼古拉一世的这几句狠话就足够让他们心胆俱丧。

    谢夫凯芙扎太后立刻找到了斯特拉特福子爵,后者此时真不敢擅自做决定,所以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伦敦。

    约翰·罗素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先修一条到伊斯坦布尔的电报,否则自己迟早会被这群蠢货气死。

    奥斯曼人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没事儿搞什么屠杀,这不是把战争借口送给俄国人吗?

    约翰·罗素现在一点也不想打仗,他立刻严令奥斯曼人停止种族屠杀。

    奥斯曼人可不敢无视英国人的态度,于是乎立刻澄清奥斯曼政府并不知晓此事,然后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些低级官员,又出台了一系列怀柔政策。

    奥斯曼帝国对于这些民族问题没什么好办,所以又请出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制定的米勒特制度。

    经过简单的魔改便直接用在东色雷斯和鲁米利亚,其宗旨就是给与各民族一定的权利,并让其自治。

    这在短期内确实平复了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动乱,但却为以后更大动乱埋下了伏笔。

    而且动乱的根源根本没有解决,奥斯曼帝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