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魏明的资产,花不完,根本花不完(2 / 8)

加入书签

;   魏明感慨:“不便宜啊。”毕竟大陆拍一部普通电影大概也就这么点钱,比如《喜盈门》就是30万拍出来的。

    这个价格李瀚祥觉得还OK,这里说的微缩模型就是把整个圆明园主要景观全都囊括,非常考验手艺。

    李瀚祥道:“然后我又问了问如果搭建实景需要多少钱,不用多,最主要的几个景观即可,他说估计要60万。”

    魏明:“然后你选了搭实景,等用完了再一把烧掉。”

    李瀚祥看着魏明:“你不惊讶吗,北影厂的人听说我要60万搭实景,还要一把火烧掉,都吓坏了。”

    魏明笑道:“我只觉得开心,感谢李导为大陆经济做出的贡献。”

    “你也支持我就好,我想拍出来肯定非常震撼。”李瀚祥无比憧憬,又问魏明来干嘛。

    “去荣宝斋买点东西。”

    李瀚祥刚从那边过来,于是两人就此告别。

    到了荣宝斋,首先就看到有一个老外正在看《清明上河图》,魏明赶紧上去凑热闹。

    “这可是好东西,不得卖他一百万刀啊。”魏明对于经理玩笑道。

    于经理:“魏老师玩笑了,又不是真迹,如果是真迹的话,一千万也不能卖啊。”

    最终这位外国客人还真买了,荣宝斋收了人家200刀。

    这什么概念,魏明在这里买的各当代名家的真迹,超过200刀的也就那么几幅代表作,其余的几十刀就能买到不错的了。

    不过谁让这是《清明上河图》呢。

    《清明上河图》确实在中国绘画史上意义非凡,别说宋朝张择端的真迹了,就算是仇英临摹的版本那都是国宝级别的,放在辽博供着,未来一幅无法断定是仇英临摹版的《清明上河图》都能卖出七八亿。

    而清朝人临摹的仇英临摹《清明上河图》版也能卖个一亿上下,“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就这么值钱。

    当然也和这时候的复印技术也没那么方便有关,这个复刻版是荣宝斋研发了数年之久的木板水印复刻版,集公司多位技术骨干的看家本事制作而成,共雕刻木板2150块,在勾描、刻版、印刷、装裱等环节精益求精,而且数量有限,精致无比,贵有贵的道理。

    魏明知道这辈子甭想拥有真的《清明上河图》了,所以干脆也买了一幅复刻版,哪怕这玩意儿升值潜力没有那些真画高。

    因为这复刻版只能算是可再生可复制的工艺品,于经理也没要魏明外汇,人民币给400块就行。

    “行吧,等会儿一起结账,”魏明看了起来,“这驴不错,我跟驴有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