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1981年过去了,我很想念它(2 / 5)

加入书签

站在站台上,看着最后一袋粮食被运走,笑着说:‘只要火车还在跑,梦城就不会停。’”

    赵同学忍不住问:“那封信后来怎么样了?”

    吴振华眼神一亮:“后来啊,那封信救了一条人命。写信的人是个医生,信里说的是一个病人急需的药品配方。省城的医院收到信后,立刻调配了药品,病人得救了。”

    林海心头一震,低声重复:“火车不只是运人,更是运希望……”

    他忽然明白,老张的坚守,不只是对铁路的执着,更是对每一个普通人命运的守护。他用火车,把梦城与外界连接在一起,把希望与未来紧紧相连。

    “吴爷爷,”赵同学继续问,“您觉得梦城这些年变化大吗?”

    吴振华点点头:“当然大。从一个小小的邮局,到现在现代化的邮政系统,梦城的变化,是我亲眼看着发生的。”

    “可你知道吗?”他顿了顿,目光深远,“不管梦城怎么变,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老张的坚守,比如我们这些邮递员对信件的尊重。”

    林海和赵同学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他们告别了吴振华老人,走出红砖房时,天已经快黑了。街道上灯火通明,远处传来熟悉的汽笛声,那是梦城火车站的火车鸣笛。

    “林海,”赵同学轻声说,“我们是不是该把这些故事也整理成册,存入档案馆?”

    林海点头:“当然,这些故事不该被遗忘。”

    他们决定,明天再去拜访一位曾经在梦城供销社工作过的老人,听他讲述梦城商业发展的故事。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落叶,也带来了新的故事。

    而“流动的记忆”,仍在继续。

    接下来的几天,林海和赵同学陆续采访了梦城供销社、梦城纺织厂、梦城百货公司等多位老人。他们发现,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与老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梦城纺织厂,他们见到了退休的老厂长李建国。他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梦城纺织厂刚刚建成,原材料供应紧张,尤其是棉花,几乎每个月都要断货。是老张,亲自协调铁路运输,确保每个月至少有一趟专列将棉花从外地运来。

    “那时候,老张常常亲自到厂里来,看看我们的生产情况,问我们缺什么。”李建国感慨地说,“他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让梦城发展起来。”

    在梦城百货公司,他们采访了退休的老经理陈素芬。她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梦城百货公司的商品种类有限,许多紧俏商品,比如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都是靠火车从外地运来的。

    “老张每次听说我们要进新货,都会提前安排好车次。”陈素芬说,“他总说,火车是梦城的生命线,不能断。”

    林海一边记录,一边在心里默默梳理这些线索。他渐渐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